<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久拼生死一毛轻,臣罪偏由积毁成。
自晓龙逢非俊物,何尝虎会敢徒行。
圣人岂有胸中气,下士空思身后名。
缧绁到头真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
…………………………………………
………………………………
……………………
世人皆知谭嗣同的绝命诗,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杨深秀同样有着不下于谭嗣同的热血豪情!!
————————————————————————
【杨深秀】:山西闻喜人,字漪村或仪村,号孴孴子,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後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后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
皆言谭嗣同浩气长虹,刘光第死而不跪,但是杨深秀能在戊戌变法已经失败,谭嗣同等人皆被捕的情况下犹自上奏要求慈禧扯帘归政,其中又是何等信念?
倘若说谭嗣同不惜一死来唤醒世人的话,杨深秀何尝不是同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事实上,杨深秀可能是所有维新派众人中,所作实事最多的一个!他曾经领导赈灾、减负、修志、斟志、补志、续志、更曾经殿试,被置于三甲……
赈灾——光绪三年,北方冀、豫、秦、晋数省,出现了亢旱,尤以山西为最,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文中云:“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侵奇灾,古所未见。”
杨深秀闻讯毅然抛弃科举考试,请假回乡,团结官绅,兴利除弊,组织赈灾,结果在官绅两方的努力下,赈灾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共救存15810户,138730人……
杨深秀、潘梦凤、李润之等在籍绅士,又共议减少乡民的驿费负担,在县令陈作哲的支持下,根据全省善后总局刊发的宫保曾公均减差徭章程,裁去一切浮差,杨深秀计每粮银一两,只出钱200文即可。又议新规30余条。蒙省府州各宪批准,是年夏收,“麦大熟,亩率一石。秋苗亦芄芄可爱。民间所生小儿,较往岁且多数倍。至是荒政而蒇事矣”……
至于重修、勘定、增补、续写县志这一类的事情就无须再说了,就算到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康梁逃亡,变法遭到失败的时候,杨深秀犹自不顾个人安危,打算前往南苑,说服董福祥军反正,“动以忠义,俾救主上,反正,则新政大行”,只可惜当时抓捕他的人已到,他从容就捕,最终壮志未酬。
对于这样的人,刚毅同样带着一脸的敬佩,手中的海碗轻轻奉上,眼中的神情晦涩难明——只是各为其主而已,但是对于刚毅个人而言,他还是很欣赏杨深秀其人的!
——单单就是这份忠义和从容,已经带给人们很多的回想了!
面对烈酒杨深秀的表现又和谭嗣同的豪情、梁启超的平静全然不同,他的目光还是望着那来时的方向,眼中充满了无尽的希望!!
没错,就是希望!!
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境地下,杨深秀的眼中始终充满了一股希望,始终从未放弃过,即使在历史上,他也是这样从未放弃过……
高举海碗,如同长鲸吸水,炙热的烈酒刺痛了杨深秀的喉咙,他大声的咳嗽起来,眼中还是带着无尽的希望,就这样直直的看着刚毅,一言不发,淡然无语!
这一刻,不知道为什么,刚毅忽然感到浑身有些发寒起来,连忙转身让到了下一个人面前,避开了杨深秀那双如同燃烧着烈火的眼神。
还有一个、两个、三个……轻轻一眼扫去,给这些人一人喂完一碗断头酒,就是他们断头之时!!
………………………………………………
……………………………………
…………………………
北平城的大道上,那个从皇城出来的骑士奋力的抽击着胯下骏马,这匹马一看就是上好的宝马,放到平时只怕人们连重一点的喝声都不可能,但是现在却恨不得将马鞭抽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