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赶到时,现场全是昏迷的伤员,名单却消失不见。
……
这段发生在暗巷里的打斗
幕后黑手究竟是不是姜行舟?他的温柔和深沉,究竟哪一面才是真?姜行舟小时候究竟经历了什么?
旧日沉疴已经看得入迷了。
她抽空迷迷糊糊想起来自己之前的忧虑,然而此时这种忧虑随着心神沉浸越来越浅,继而转换成一种为可以预想到电影票房大卖的前景喜悦的冲动。
电影里江秋十化的妆并不浓,为了追求真实,季导恨不得让他素颜上阵。姜行舟同样是温和人士类型,听上去似乎和江秋十本性相差不大。刚官宣时粉丝们去看了小说,普遍都对本色出演这件事有共同担忧。但现在成品一出,旧日沉疴完全放下心来,尽管是对他熟知如真爱粉丝,也难以第一时间将这两人联系在一起。
旧日沉疴清楚地知道,姜行舟只是江秋十饰演的一个角色,但她仍不受控地,为姜行舟温和表象下黑暗如深渊的本心所迷。
他演活了姜行舟,正如十年前演活了[天将明]中的郑曦一样。
一个优秀的演员,应当如他一般,赐予每一个角色立体的生命,叫他们永远活在精神世界里。
江秋十同其他人一样,默默看着电影。
艺术表演者,本应有颗比常人敏感的心,能够更加清楚地感知细微处喜怒哀乐怨嗔痴。江秋十只觉得自己的心被关进了玻璃罩,他看着紧张处,知晓这一段叫人紧张,看到欢快处,知道这一块儿让人喜悦。他隔着玻璃罩,冷静地为电影每一帧评估。
最终,他评估出来一个不错的结局。
电影已经到了结局。
走投无路的姜行舟没有被放弃,为了报仇,他间接害了很多人,但是曲颂依旧没有放弃他,她依旧相信他,爱着他。
曲颂阴差阳错死去,姜行舟冷静地布置后路,想以此栽赃曲颂的父亲曲和。
但是他终于承受不住了。
曲颂的死,是压在姜行舟心头最后一根稻草。
谁也不是天生的反社会心理。
如果没有小时候那场绑架案,没有自己的父母在眼前被残忍杀害,长大后没有得知绑架案真相,没有小时候的被欺辱……也许他能真正成为那样表里如一的温和绅士吧。
只可惜,没有如果了……
没有人会知道,但是他自己知道一切来龙去脉。
带着真相过完下半辈子?
不,不要。
十几年为复仇而活,仇人都要报复完了,接下来再也没有什么能支撑他活下去了。
然而这真的是在复仇吗?
受到报复的究竟是谁?
善恶到头终有报。走过半生,惊惶回头,却发现,步步荒唐步步错。
……
姜行舟最后自杀的那一幕,全场哭声几乎连成了一片。
董华坐在江秋十身边抹泪,眼眶通红,他就算到了中年,也是个感性的中年男子。江秋十没有带纸巾,只好无视掉周围的哭泣,表情和周围人一样,慢慢悲伤起来。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结束,观众们鱼贯而出,乍接触到外界明亮灯光,竟又有种想落泪的冲动。
大部分参与观影的影评人不吝于给个好评,作为商业片,能够兼具刑侦、打斗、情感、救赎等元素并很好的中和,爽点笑点泪点都不缺,演员无一例外都表现出了平均线以上演技,这一切已经足够他们动笔为电影写下评价了。
不管怎样,能成为优秀的影评人,文笔和鉴赏能力都是不错的,最重要的是心中始终抱有对电影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他们很乐意看到一部又一部好电影的出现,并乐于将它们分享给大众。
有人欣赏,也有人不能接受,认为季导被那些情情爱爱的感情剧迷晕了头,作为一部刑侦小说改编的电影打斗戏过少,整部片子氛围压抑惨淡、剧情不知所云、结尾强行煽情,仿佛是将芥末强行扑进鼻子里并恶狠狠说,你哭啊,你倒是哭出来!
不过总体而言,电影评价还是相当不错的。院线评估后又是一番拉锯战,最终争取到了一个不错的排片率。
江秋十也开始了自己的路演生活。一站又一站,站在镁光灯和大众目光下,保持最好的状态,一遍又一遍说着或真实或违心的话,无论在哪里,迎接的总是成千上万陌生面孔,尖叫、惊喜、告白……
那样庞大的,汹涌而来的喜爱,几乎要将人吞没,让人沉溺在被偏爱的快乐中。
然而江秋十又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他们就像飞蛾一般扑向光芒,盛大,却无法长久。
毫不掩饰的单一偏爱,总会演变成偏激或控制欲之类的事物。当扑到光源处,发现受偏爱的人不自己的心意控制,不是自己希望的光明,他们会很快飞走,找向下一个。
喜欢完美人设请大家收藏:()完美人设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