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是不是太给德妃面子了?”康熙一边走,一边问道,脸上虽然还带着笑容,眼里却没多少笑意。旁边魏珠没敢吭气,皇上虽然是在提问,但对象一定不是他。
“去查查德妃给老四送去的女人。”沉默了一会儿,康熙再次说道,魏珠还是没敢吭气,反正这命令不是下给他的。
“老九这几天忙什么?”康熙问第三句的时候,魏珠终于能回答了:“回皇上,上次九阿哥说在四贝勒府上看见了四福晋给弘晖阿哥准备的启蒙教材,想要印刷出来,准备卖书。”
“卖书?亏他想的起来,书本是圣人之物,他这样看重钱财之物的人,能弄出什么样的书?”康熙很是不悦,魏珠摸摸袖子里的荷包,笑着说道:“皇上,奴才虽然不识字,但也知道,这书本,可是天下读书人最看重的事情,九阿哥这么做,也是为天下读书人着想。”
康熙看了一眼魏珠,冷笑了一声,为天下读书人着想?启蒙教材,能着想到哪儿?
“你去传旨,让胤禟下午带着他的书过来。”不过,书本确实是天下读书人最看重的东西,若是将印刷掌控在朝廷手上,说不定能改变一下汉人学子和满人的关系。
“奴才遵旨。”魏珠恭敬的应了,康熙忽然又想到一件事情:“今儿上午胤禛也过来说,要全国举办学堂,你说,这两个人是不是商量好的?”
“奴才不知。”知道自己刚才的回答已经让康熙不满意了,魏珠赶紧装乖,将这个问题给踢回去了。
康熙摸摸下巴:“也不对,若是这两个人商量好了,胤禟也不至于自己忙忙碌碌,让老四过来请旨办学堂。”这种出风头的事情,老九会让给别人吗?
这些年,胤禛的庄子上研究出来的粮种,对全国上下的影响都很大。这年代,全国人口有八成以上是农民。田地里的粮食是顶顶重要的,而高产了,没粮荒了,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手里有闲钱要做什么?商人是会利滚利,让钱生钱。高官是会享受,文人是会风流,男人是会潇洒,女人是会装扮。而最最老实的农民,除了藏起来,还会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这样一来,私塾就多了起来。康熙原本是很不赞成办学堂这种提议的,毕竟,人念的书多了,懂的多了,也就会想的多了,而想的一多,就难以管理了。
就连大唐朝那么开明那么繁华的朝代,读书都要分为三六九等。他的大清,一个在汉人眼里被称作鞑子的统治者,怎么能让百姓都开始明理呢?
但今儿被魏珠那么一说,康熙就觉得,其实由朝廷办学堂,也是不错的。施恩于民,才是统治的最高点。就算是朝廷不办学堂,有了钱的老百姓依旧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念书?
那他何必将这种好事给浪费掉呢?学堂由朝廷办,书籍由朝廷发,那么再过一百年,谁还会说大清是什么都不懂的蛮夷?
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十分可行,康熙带着魏珠马上回了乾清宫,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列出来。然后让人去给胤礽他们宣旨,这种事情,说大不大,和治理国家比起来,实在是说不上大。但说小也不小,民心所向,君之所在,这种收买民心的事情,由下一代的君王出面,才能更说明朝廷的重视。
“汗阿玛,您说要由朝廷出面办学堂?”等胤礽听了康熙的想法,立马瞪大了眼睛:“这不妥当吧?”
“胤禛,这事情是你提出来的,你说,妥当不妥当?”康熙眯了一下眼睛,转头问胤禛。
胤禛上前一步,很是恭谨的给康熙行礼:“回汗阿玛的话,儿臣认为由朝廷出面办学堂是件很好的事情,这样我大清能更好的培养人才,让天下读书人为我大清所用。”
“人才?”康熙犀利的眼神从胤禛扫过,胤禛不慌不忙的继续说道:“是,汗阿玛,就好比说朝堂之中,工部的大人们需要懂得土木水利方面的东西,户部的大人们要精于算学,刑部的大人们要通晓典例,这样他们办起事情来,才会事半功倍。”
这会儿可没有人才的说法,康熙对于下面的官员,向来是想调到哪儿就调到哪儿,然后还要给他们一段时间去适应。若是按照胤禛的说法,提前知道他们擅长哪一方面,就直接安排,确实是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
“汗阿玛,儿臣觉得四弟的想法不好。”三阿哥胤祉笑了笑说道:“按四弟的说法,是天下人人都读书。可是,大家都去读书了,那谁来种田?谁来纺布?谁来缴税?”
谁来养活我们大家?这句话不说出来,但谁都听出来了。
十三皱眉上前:“三哥,你这话说的不对,难道读书是要读一辈子的?你没听四哥说,是要办个小孩子的学堂吗?三哥你吃的饭是小孩子种的吗?你穿的衣服是小孩子纺织出来的吗?他们在没长大之前,读点儿书才是好事。”
“读书要做什么?”大阿哥胤褆冷哼了一声:“读书不就是为了科举吗?十三弟你也知道,有人一旦开始读书,就觉得自己是要中举的,从小念到老,那样的人,你觉得他会种田会纺布吗?”
“大哥这话太偏颇了,难道世上之人就全部是念叨七老八十的吗?”十三不服气的说道:“再说了,要是有钱,念下去又何妨?四哥之前说的,朝廷是只负责他们小时候念书的,难道大哥想好心的让他们念一辈子吗?”
“汗阿玛,大哥的担忧正是我要说的。”胤禛眼看上面的老爷子皱眉生气了,赶紧将十三拽到旁边,自己上前说道:“儿臣所说的学堂,并非是只教他们念书的,还要教他们各种生活的本领。比如说,开个农业课,就是要教他们怎么种地,开个手工课,就是要教他们怎么制作东西,这样一来,他们离开学堂,也不用担心没饭吃。”
“四哥,难道现在大家就都不会种地吗?”胤禩笑着说道:“四哥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那些手工制作的东西,大都是祖传的,四哥觉得,他们会随意教给别人吗?”
康熙也不阻止,就任由着一群儿子在下面讨论,他心里也是不断的推翻各种同意和不同意的理由。不同意的理由多了去了,第一个就是对于自己统治的担忧,第二个就是觉得花销很大,按照胤禛的说法,要想彻彻底底的笼络民众,这学堂就必须是由朝廷全部出资的,国库上哪儿弄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