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都没关系了。
洪承畴已经意识到,他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陈奇瑜不行、大明朝廷也不行。
人还是要靠自己。
在内心笃定不会有好下场之后,他有了一套完整的割据计划。
攘外必先安内,他要经营宁夏,以期抗拒刘承宗的进攻,等待将来事情发生转机。
因为延绥镇地处毛乌素海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兼具农牧,既没有高产的田地,也没有优良的水草,但是能凑合。
地形在军事上,决定了延绥镇的主要策略是防守反击,以一道边墙为防线,三路分守进行局部防御,榆林镇城总领防务。
当敌军突破一道边墙,明军将兵力部署于容易被突破的山谷、河口,以众多堡垒截击,用二道边墙之间的山地迟滞,最后包抄掩杀。
可如果敌人从后面来就不一样了,榆林镇城周边无险可守,很容易被大军包围。
洪承畴可不想被刘承宗摁在城里暴揍。
所以宁夏,是他的唯一选择。
不过这份计划直到去年秋天,也就是曹文昭等败将逃回之前,洪承畴都没有什么作为。
原因很简单,一来是漠北蒙古和曹耀先后过来捣乱,二来则是他身边没有多少可用之人。
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要想抗拒刘承宗,必先让宁夏钱粮充足、军兵堪用。
而要想钱粮充足,在宁夏这个地方,必须清理军屯。
偏偏这宁夏的军屯田啊,是天下间最难清理的地方。
大明九边屯田之中,西北为最,而西北之中,宁夏为冠。
这里的军田在明初开垦出八十多万亩,后来一路攀升,至嘉靖年间一度高达二百万亩。
不过最初开垦的军田质量高,都是银川附近受汉唐二渠灌溉的优质农田,而在正德以后新垦军田,都是宁夏平原边缘的干旱、半干旱荒地,质量远不如早前。
但是多就是多,多一亩也是多。
只不过宁夏不仅屯田多,民田更多,而这里的民田在早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商屯。
也就是商人在食盐开中法的政策之下,就近开垦田地,种粮换引时耕种的田地。
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变法,准两淮商贾以银代粟,使盐课骤增至百万。
四十一年后,九边兵饷也从四十万两,变成了二百二十万两。
边塞商屯败坏,田地贱卖,成了民田。
欠饷、逃亡、人口流失,军屯荒废而民田增加,大量军屯土地成为民间田地,二者界限随之模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顽贼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