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提出了一串意见的伊苏立刻不解的问道:“为什么选他?”
他对程晋州曾经世界的了解,不免有些流于表面。
“为什么选他?”这一次轮到程晋州惊讶起来,仿佛受到冒犯一样道:“他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啊。”
前客服同学茫然不知所谓。
总是做牛的程晋州,现在明白了对牛弹琴的困惑。他也不在乎伊苏的想法,精神振奋的补充回忆着哥本哈根学派的前前后后,越是思考,就越觉得自己的选择有道理,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在玻尔的名字上画个圈。
哥本哈根学派,源于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它的理念与其说是出奇制胜,不如说是因为坚决贯彻。其核心与成功之道,是被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精神”的思想: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美德。
程晋州更是再次缩略,以“讨论的美德”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内容。至于完全自由的判断,星术士们早就超过标准了。
讨论在星术士的世界也是经常应用的方式,但哥本哈根学派采用的方式更直接,更深入和坚决。他们的学术交流,被要求定期举行,差不多每周一次,大多数物理学家和研究生都参加,内容则是最近的文章或一个人的最新研究进展,没有时间限制,不拘形式,人人可以自由提问和發表评论……随时随地的讨论则出现在散步时,游泳的间隙、休闲交流时。
也许有人会说:这很简单。
但实际上,一点都不简单。因为科学家不是圣人,他们对自己学术隐私的要求,比对老婆的身体隐私的要求还要高。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家们更是会将私人利益置于所有利益之前,追逐利润的企业席卷全球,广泛的学术交流带来的将是广泛的专利质疑。
哥本哈根的方式,要求一个强有力,并善于组织的领导者——他同时是要有学术地位的领导者,如此才能让讨论坚持和持续下去,而不会被惰性和私利所左右。
后世并非没有团队想要复制玻尔的成功,但大抵只能维持在很小的范围内——理论物理学所谓的小范围,一般是指三个人的讨论组。
相比之下,20世纪20年代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被称作是物理学家的圣地自有其道理。在玻尔创立的头10年间,总计有17个国家的63个科学家在研究所做了长期逗留,他们的模式也很像是程晋州目前的组织模式,星术士们任其来往,以私人关系为纽带,尽量延长他们的逗留时间。
应该说,玻尔建立的团队模式,仅仅适用于近代。等到二战结束之后,但在那个时代,哥本哈根模式大获成功。将主要学术青春奉献于此的63位科学家,总共發表了273篇论文,并孕育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中包括“测不准”原理的发现者海森伯,泡利不相溶原理的获得者泡利,狄拉克方程的创始人狄拉克,还有薛定谔,他的那只猫已经有名到可以在酒吧里泡美女的地步——据说钱学森回国的时候,有美国政客说他顶得上5个陆战师,那哥本哈根学派能换的陆战师至少要超过50个。
整个20世纪的两大物理成就,相对论属于爱因斯坦一个人,量子理论属于哥本哈根学派全体团队。
星术士们的行为习惯,与近代的物理学家是如此的相近,使得程晋州不用太大的改动,就能将自己所知的理论移植而来。所需要的只是引导大家的行为习惯,使之乐意分享,另一方面则是坚持讨论会的模式,并持续的深入讨论……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团队的磨合期就顺利度过。
油酸钠的替代物研究也卓有成效,项欣发现了新的油酸结合形式,不及后世的有效,但却容易制作。廖恺对动物油脂的混合方面有了新的发现,十二烷基胺盐酸盐被完全取代。
整个团队的表现让姜璜星术士也吃了一惊。
他原本是存着看程晋州笑话的心思,可是现在,却是内敛的佩服。
程晋州亦是暗自捏拳,振奋非常。
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楚的认识,想要在数学或者物理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路,便是经过了伊苏的教导,同样困难重重。可是带领和管理团队,却让其看到了自己的潜力。
超脱时间的知识,对未来走向的掌握,清闲的生活状态,均是程晋州擅长和掌握的,也是指导团队最重要的素质。
“或许我真的能凭自己,做出点什么来。”顺利的过程,让程晋州更加的自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