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作为一名省委副书记,能让总书记亲自开口谈及他的去向问题,他应该大感荣幸才对。
平心而论,夏想也确实深感荣幸。
但荣幸并不代表他不会不如实说出他的想法,因为,他第一次迫切地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管总书记是什么想法,他都要说服总书记,让总书记只认定一点——他留在齐省,对大局绝对有利。
如果秦侃知道夏想的念头如此强烈,知道夏想一心留在齐省,就是为了将他一举打败,他不知会作何感想?也许会抱以一笑,也许会泰然处之,甚至会轻蔑地摇摇头,对夏想的所作所为表示无法理解并且不以为然。
但不管秦侃的反应如何,他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已经在夏想的心目之中,被完全判处了死刑!
“齐省天地广阔,我才飞了半圈,希望继续在齐省工作一段时间,再多感受一下齐省的海阔天空。”夏想恭敬又不失坚定地回答。
总书记回身看了夏想一眼,眼中显出诧异之意,不过很短暂,一闪而过,然后又说:“皓天可是很想让你到岭南,还征求了我的意见。我的意见就是,要充分尊重夏想同志的选择。不过我还是要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夏想,你去岭南,也是一个不小的机遇,真的不再考虑一下?”
从总书记的立场出发,他支持陈皓天也在夏想的意料之中,不过夏想没有想到的是总书记的语气和蔼,态度亲切,完全是以商量的口气。
联想到陈皓天一系列的动作——从亲自出面打来电话,再到直接追到吴家,再到借古秋实的名义和他吃饭,等等,从政治角度分析,似乎太迫不及待了一些,但从政治手法上分析,也不失为一种让人感觉到急切和荣幸的政治手腕。
但夏想还是更喜欢总书记在政治上的圆润和温和,以家例程的会面和商量式的口吻提出问题,既不命令,也不强迫,更不直接说一不二,就如无意中谈起一样,就让人更愿意接受总书记的安排。
换了以前,夏想说不定会答应总书记的语气委婉的建议,但现在,他还是不改初衷,不为所动。
“总书记,我在齐省的工作才刚刚打开局面,不想在齐省有头无尾,希望善始善终。”夏想答道。
“这个想法也很不错。”总书记见夏想的态度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就用一句话揭过了此事,“皓天同志的意见,中央也要综合考虑。你的意见,也会当成重要的参考。不过……”
说到转折之处,总书记忽然就欣慰地一笑,“我估计皓天还会找机会和你谈谈,他做事情,很有恒心,也有毅力。”
陈皓天的为人,在外界眼中似乎很低调温和,比如在山城期间,没有打黑除恶,到了岭南,也是以谦逊示人,甚至向媒体宣称不再提岭南模式,但他真实的一面却是,在岭南期间,不动声色地拿下了数名厅级以上高官,反腐工作也走在了国内各省的前列。
只不过没有更多地见诸报端罢了,实际上根据多方了解,并且在初步接触之下,夏想相信,公众眼中的陈皓天和真实的陈皓天之间,是大相径庭的两个人!实际上,能在56岁之时就已经担任了国内第一强省的省委书记,并且在57岁时就有望站在政治局常委的门前,陈皓天固然有总书记力挺,也是他本人有深不可测的过人之处。
“才洋很不错,过段时间,他会去一趟山城……”总书记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然后率先迈步回到了里间,“走,开饭了。”
如果说先前的谈话围绕着陈皓天和岭南的局势,后一句却提及吴才洋和山城,两者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夏想却立刻意识到了总书记话中的强烈的暗示。
值此入常之事已经提上了日程的前夕,中组部部长的山城之行,绝对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基本上是等同于向外界宣告,山城市委书记入常之事,已经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包括总书记。
吴才洋虽然不是总书记一系,但近来由于家族势力和总书记之间关系愈加密切,而在几次重大人事调整之上,吴才洋和总书记的意图保持了高度一致,由此,吴才洋的山城之行,相当于为总书记视察山城打了前站,更是表明了总书记对山城市委书记的入常,投下了赞成票。
作为陈皓天最大竞争对手的山城市委书记,总书记的关键一票的赞成,究竟说明了什么?当然,不是总书记对陈皓天的不支持和不信任,也不是总书记对陈皓天的不满意,而是另有玄机。
虽然不能说山城市委书记和陈皓天只能二进一,二人之间虽然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却不是二元对立,但总书记的话显然有所暗指,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
夏想一时猜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