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拍摄计划,把她的戏份打散,分开拍摄,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林子轩建议道。
他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要么是减少王姬的戏份,要么是集中一段时间把王姬的戏份先拍完,要么就是剧组配合她的作息时间来拍戏。
如果采用前两条,很可能会破坏这部电视剧的整体构架。
王姬倒是很有京城女人的脾气,不娇气,她不想拖慢剧组的进度。
剧组在美国多呆一天就要花费大把的美金,即使是这么节省还存在着资金缺口。
林子轩坚持调整拍摄计划,保证王姬的作息,说到底他并不是一个惟利是图的资本家。
事到如今,他也看开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大不了就继续贷款,都熬到这份上了,华国银行也不能看着他们在美国饿死。
这种手段有点无赖,却相当有效。
让林子轩没想到的是这么做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怀孕后,王姬搬出了公寓楼,那里环境不好,太闹腾,没办法好好休息,她非常自觉,每次拍戏都按照时间提前过来。
有一次,剧组来到拍摄场地,发现姜文不见了。
打电话一问,他昨晚上忘了定闹钟,睡过头了,大家离开公寓楼的时候开着几辆车,闹哄哄的没注意,都以为他坐了别的车。
等姜文赶过来,一两个钟头过去了。
“我一孕妇都能准点来,你倒好,还让一帮人在这儿等着。”王姬当时数落了姜文一顿。
姜文知道理亏,赶忙道歉,在拍戏的时候也是认认真真,争取一遍就过,这样就不用反覆排练,耽误时间了。
林子轩和冯小刚一看,这个行,总算有人能管住姜文了。
剧组里有个孕妇,大家做事都不那么毛糙了,进度快了不少,这算是意外收获吧。
随着《渴望》的播出,收视率既没有大涨,也没有大跌,保持平稳状态,主要是美国华文电视台观众的基数太小,收视率的变化不明显。
在纽约华人社区发行的中文报纸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渴望》的评论。
美国华人对国内的情况不太了解,很多消息都是从香港和台湾那边传过来的,在印象中大陆还处在六七十年代的混乱状况。
通过这部电视剧,他们看到的大陆虽然经济还不发达,但也不混乱,而是平平常常的过日子,《渴望》中传达出的善良、正直和美好的情感同样能够感染美国华人。
这正是家庭情感剧的魅力所在。
从收视率推算,在纽约观看《渴望》这部剧的观众不会超过四万人,看完之后写评论的不会超过五十人,写了评论还能被报纸發表的那就少之又少了。
其中有赞扬也有批评。
林子轩把报纸上的赞扬收集起来,批评扔掉,准备寄回国内,这算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和华国电视台在海外取得的一项成绩。
作为下属,时不时的向领导汇报成绩是思想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