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人从电影的故事到形式,谈到了电影市场和观众的需求。
他们是从导演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不能代表影视公司和院线的态度,两者往往是对立的。
导演要拍自己想拍的影片,影视公司和院线则要赚钱,观众想看到好电影,三者之间的分歧在于对“好电影”的定义上。
“你们觉得文艺片就是好电影,院线觉得能赚钱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观众觉得好看的电影才是好电影。”林子轩表态道,“大家的标准不同,这就需要各方进行妥协。”
在目前看来,观众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以前是导演告诉观众什么是好电影,他们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因为国内的观众看不到别的片子,没有选择。
如今不同了,观众可以对导演说“不”了,这就是市场的变化。
不过也存在一种状况,比如说观众喜欢看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国内的影视公司为了赚钱,为了迎合观众就会拍这类片子。
久而久之,商业片兴盛起来,挤占了艺术片的市场,让艺术片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这就是矫枉过正,国内的很多事情发展到最后都是如此。
林子轩想做的是商业和艺术的平衡。
大家对于新崛起的第六代导演的看法也不相同,田状状支持第六代导演,他扶持了不少年轻导演,为他们提供帮助。
“他们这帮人有想法和创造力,同时也有经验不足的问题。”田状状客观道,“和咱们不同,他们更大胆,敢拍一些禁忌题材,不是说这类题材就好,而是说他们走的更远。”
媒体对于第六代导演的批评一直没有停止过。
比如指责他们的圈子太小,思想太浅,缺乏是非判断标准,个人主义思想泛滥等等。
按照张艺谋的说法,就是小资情调和自我意识太浓。
第五代导演觉得自己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的片子往往带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
第六代导演恰恰相反,他们走的是写实主义,这和他们的生活阅历有关,他们在社会上往往处在被排挤和漂泊的境地,想要借机发泄心头郁积的情绪。
他们不愿意歌颂主流,更上不了上层社会的台面,所以只能拍地下电影。
这个话题比较沉重,林子轩稍微活跃了一下气氛。
“姜哥就是第六代的,这个问题他最有发言权。”林子轩说笑道。
“我不是第六代吧,我认同他们的一些想法,那就是在拍片子的时候要大胆的尝试,不要在乎什么规矩,电影这个东西就没有规矩可言,或者说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可我的创作理念和他们并不相同。”姜文解释道。
有的导演很难用第几代来划分,比如姜文和冯小刚。
姜文的电影虽然有理想和浪漫的情怀,但不是反思历史的类型,应该说是怀旧,所以他不属于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在空间形态上一直是向内的、封闭的、局促的,这和华国人的生存环境有密切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