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主角(1 / 2)

文艺生活 薪越 1078 字 4个月前

林晓玲不是第一次来威尼斯,去年她作为《小城之春》的副导演参加了威尼斯电影节。

那时候,她更多是抱着出国玩玩的心态,否则不会临时跑到伦敦。

再说,她不是主要人物,意大利的媒体重点采访的对象是田状状和陈道明等人,她和徐静蕾作为背景板,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这次不一样了,林晓玲成了主角。

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做事很认真,给林晓玲等人安排了密集的行程。

什么时候接受采访,什么时候和电影节的重要人物会面,到时候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要注意那些措辞,不能引起意大利媒体的反感。

芭芭拉特别提醒,在和天主教协会的成员会谈时不能说自己是个无信仰主义者。

她知道华国国内的民众大多是无神论者,不过在欧洲,就算不信仰天主教,也不要提起自己是无神论者这件事。

看着这些安排和建议,林晓玲在兴奋的同时也感到不小的压力。

既然享受了主角的待遇,就要负担起主角的责任。

何况,《回家》是她的电影,不像《小城之春》,她只是参与了制作,所以这些工作都是她应该做的,不能逃避。

徐静蕾的感觉差不多,从配角变主角,感慨不少。

她在国内算是一线演员,可在国际影坛还是无名小卒,意大利的媒体不认识她,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她要提起《小城之春》。

这样意大利的媒体就会有些印象,原来这位演员在《小城之春》中有过演出。

这种自我介绍的方式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建议,怎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给媒体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演员的基本功课。

根据建议,演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要不断提起一些着名的导演和大明星。

即便是只见过一面,也要提上一句,给记者一种我和他们很熟的感觉。

相对于徐静蕾,刘霖是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以往没有拿得出手的资历。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建议刘霖更多的谈及自己扮演的角色,一名女犯人的心路历程。

“三个年轻的女性,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一名女囚十七年的回家之路,有史以来第一部在华国监狱实地拍摄的影片,这就是《回家》。”

这是意大利媒体对电影的报道。

报纸上有林晓玲三人的合影,三人手拉手站在一起,背后是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办场地。

阳光照在她们的身上,她们对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浑身洋溢着青春和活力。

“这记者的拍照水平一般,我还以为他要喊一声‘茄子’呢,没想到就这么照了,都没准备好。”林晓玲抱怨道。

“得了吧,老外懂什么茄子啊,人家提示你了,你没听懂而已。”徐静蕾取笑道。

“你的外语很好么?咱俩还不是半斤八两。”林晓玲反击道,“明天姜哥的片子上映,咱们去捧捧场,总算是能休息半天了。”

“意大利的媒体拿《回家》和《许三观卖血记》作比较,要是放映后咱们的口碑差太多,那就不好看了。”徐静蕾担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