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前奏(2 / 2)

目前业内有两种声音,第一种认为徐容的存在整体拔高了演员的整体平均水平,因为水平太低根本没有和他竞争的资格,而第二种声音则认为徐容凭借其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已经成长为演员行业的“寡头”,严重破坏了行业的良性发展生态,冲击了行业的常规竞争规则。

而且最让同行恼火的是,因为其半个裁判的身份,导致很多非常规竞争手段根本不能使用。

黄晓明知道那些所谓的“非常规竞争”是什么玩意,不外乎栽赃陷害。

据说卓维跟拍了徐容一年多都没挖出任何有价值的新闻,哪怕送上门的“肥肉”,他也是直截了当的拒绝,其谨慎程度直接杜绝了“非常规竞争”发生的可能。

至于常规竞争,排除徐容背后的那个堪称业内顶尖的经纪人团队,他自身的表演天赋在业内是公认的,大学班主任崔老师曾在一档节目上评价:徐容是那种二十年才会出现一个的天才,能当他的班主任是我的骄傲。

尽管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比如李又斌就曾多次公开表达过“徐容演戏的天赋真的非常普通”的评价,但是其后又跟了一句“他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是他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算是勉强为外行解释了徐容成功的原因。

但是作为科班出身,黄晓明深信一点,徐容的天赋是顶级的,而最离谱的是在具备“二十年一见”的超级天赋的同时,这家伙努力的程度也是绝无仅有的。

他能清晰感受到,自己已经被徐容甩的太远太远,要哭的时候能哭,并且哭的涕泗横流,这是一门技术,可是让人感同身受,就已经不仅仅局限技术的层面。

三十五岁去拼命追一个二十五岁的人,有希望吗?

他感觉没有,因为根据他对徐容的了解,除非天赋所限,他不会给同行追上他的机会,因为这是他赖以生存的根本。

可是论天赋,又有谁能比得上他呢?

此时,他不禁怀疑起先前答应徐容再次合作的决定到底对不对,因为按照目前绝大多数同行的一致观点,想要超越徐容,必须通过“不对称”的方式才有可能,比如他完全不擅长的动作片。

随着黄小明的离开,剧组的一大半的人都猛松了一口大气,这场“压轴”大戏拍完,剩下的几场戏相比之下要轻松不少。

而且所有人都瞧出来了点端倪,杜其峰的心思已经不在戏上了,港版的素材已经拍完,省下的戏份要么是“主旋律”,要么是一些素材不能使用导致的补拍。

可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内地版的素材比港版的素材更加重要,不过好在,最难熬的一场戏,终于拍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