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孙策被换下休息,盖伊和安东尼-帕克带着三个板凳队友上去打垃圾时间。基本上没有悬念,山猫队这赛季就没有过超过20分的逆转,分差在15分以上的逆转都很少。山猫队是那种很稳健的球队,要不就稳定的把把对方的得分压得很低,稳稳的赢球,哪怕双杀湖人都是那样赢的。一旦落后太多,基本上没有翻盘,15分以上的翻盘只有两次。这次也一样,末节分差一直稳稳的保持在15分以上。但是……杰拉德-华莱士末节半节拿到6分了!不过这时候灰熊队反而把分差扩大到了26分,山猫队半节只拿到8分,要不是杰拉德-华莱士勇猛的拿到26分的分差,孙策好意思上去刷分吗?他是好意思的,但霍林斯教练白了他一眼,理都不想理。霍林斯教练很喜欢孙策的得分比对面老板的球衣号码大一位数。随着比赛时间越来越短,孙策也熄了上场刷分的念头了。23岁青春无极限乔丹,变成39或者40岁的老年乔……而且还得下一场赢了,拿到两连胜,才有老年乔,原本是不能接受的,哪怕教练会觉得不高兴,也要强行上去在垃圾时间刷数据。好在呢,现在可以确定,林疯狂会延续到下一场,这是孙策还能接受的地方。不过这都要怪山猫队!孙策看着对面替补席后面表情像是卖了肥皂的乔老板,心里恶意的腹诽:“祝福伟大的篮球之神一辈子选秀都选中水货!”……101比77,靠着孙策的24+7+14,小乔丹的15分10板,盖伊的19分,巴蒂尔和安东尼-帕克两人都拿到12分,萨姆-杨拿到14分,灰熊队六人得分上双,屠杀山猫队!“乔老板的眼光(C):事件目标:得分(24,全场第二,失败),篮板(7,全场第五,失败),助攻(14,全场第一,已完成)。事件失败。”“烈火中绽放的玫瑰(B):事件进行中,已击败山猫队,待击败尼克斯队……”杰拉德-华莱士垃圾时间敢打敢拼单节14分,活生生刷到了30分。但是杰拉德-华莱士也没办法,他不在垃圾时间刷,分差就差点到30了。但孙策不管,就是恨上山猫了。……孙策那边有一点点不爽,不过呢,虽然事件被判定失败,但只是事件的要求没有达到。但再次“证明”乔老板眼光这件事,孙策已经办到了。三节24+7+14,孙策只手打爆山猫。没有兰多夫、没有小加索尔、连康利都轮休,孙策靠着一己之力帮灰熊队三节把比赛打进垃圾时间,最终大胜山猫队。就如孙策获得的技能需要先练会该项技能所匹配的技术,在比赛中能把那项技术发挥出来才能触发技能一样,事件获得的某些道具,也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加成。就如“兄弟的契机”、“艾弗森的认可”等等,是对方已经认可他了。证明乔老板的眼光,孙策已经帮乔老板证明了,只是他没有完成该事件所有的要求,无法获得额外的奖励。但看到那些嘲笑乔老板的新闻,孙策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他看到了另一个新闻,有场边的球迷爆料,是乔丹让他的球队的人无限夹击他孙某人……不过这事儿过去了就过去了,场上的事情嘛,在场上解决。杰拉德-华莱士是个好人,赛后还主动来找孙策拥抱了一下,鼓励了他这个菜鸟。乔丹在赛后也表示孙策很优秀,不过他坚持认定费尔顿最适合山猫,所以才没在2009年这个选秀前就公认的控卫大年选控卫……看到乔老板的赛后采访的时候,孙策真的觉得不可思议,去年选秀首轮随便一抓,就有准首发级别的控卫,为什么乔丹愣是不选,要去选个亨德森呢?就像灰熊队脑袋铁不选哈登选塔比特一样。这种事情孙策不知道也不敢去问管理层究竟怎么想的,毕竟他就是用塔比特换回来的……但现在有个对孙策来说,算是负面的新闻,本来这件事没什么人在意,因为是少数特殊情况才发生,但今天就是有人故意在炒作…………打完山猫队的第二天,背靠背打尼克斯的早上,孙策刚到联邦快递中心外,就被记者包围了。才七点半啊!孙策感觉这些家伙真的是不用睡觉的吗?有几个昨晚接受采访的时候都看到了。甚至还有一个黑眼圈已经重到孙策都看不下去了。昨天孙策三节准三双,在人们以为灰熊队要遭遇像之前几场轮休那样输球的情况的时候,带领灰熊队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比赛。孙策觉得挺正常的,他每次爆发过后,都是这种情况,被记者围堵,特别是昨晚那种没有直播的比赛,更是会有大量的记者来采访。不过,今天记者的提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孙策皱起了霉头。“诺亚,现在有人在说你球霸倾向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在比赛中抢战术板了,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一个ESPN的记者上来就开炮。昨晚这件事就开始被炒起来了,但孙策加练完一组勾手和一组罚球以及纳什训练法之后,回家洗了澡就睡了,今晚又没有看新闻,所以不知道这件事已经炒起来了。而且孙策没抢战术板啊!他不记得自己有‘抢’过战术板,马上回怼了一句:“抢战术板?我什么时候抢战术板了?”这理直气壮的,ESPN的记者马上说道:“大家都看到了,昨晚打山猫队的时候你在布置战术……”孙策回想了一下,确实自己没有抢过战术板的动作,都是助教给的!“大家是谁?你让那个叫大家的把我抢战术板的证据拿出来,还是你有什么证据说我是抢的战术板?视频?还是照片?还是有看到了我从教练手里抢走战术板?”孙策强势怒怼。ESPN的记者被怼得不要不要的,旁边有的想要借此炒作的记者开始考虑别的提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