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你管这叫罢官?(三更到,新年妙)(2 / 2)

虽说大明朝不缺当官的,但杨荣只是个内阁学士兼任苏州知府,他没法调动这么多人填补缺口。

被逼无奈,杨荣只能宣布,给苏州官吏也增加津贴,大约相当于俸禄的三成。

这下子才有人回到府衙做事。

杨荣也学聪明了,他果断提拔了几个听话的小吏,授予权柄。

又惩办了几个刺头儿。

恩威并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才算勉强把国策推了下去。

苏州的问题解决了,松江、常州、镇江,也都迎刃而解。

这几位内阁学士本事能力过硬,又都顶着圣旨来的,还是南直隶,天子脚下,尽管阻力重重,但也都算有个不错的结果。

“回陛下的话,苏松常镇四府累计发出宝钞贷三千万贯,仅仅是利息税一项,就有九十万贯……这还只是小头儿,宝钞推行,商贾往来方便,增加的商税何止百万。”

夏原吉侃侃而谈,“浙西遭了水灾,朝廷调拨粮食,又鼓励百姓,改种桑树……进展神速……汉王殿下过去两个多月,已经有五十万亩的田地,改种桑树。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明年可多增加三十万匹丝绸,能拿到海外出售,一匹绸缎至少在十五两以上,差不多又是五百万两银子!”

夏原吉一路算下来,朱棣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强烈。

其实老夏还有一项没算,那就是超发的宝钞。

这一项丝毫不少于增加的税收。

而且由于很隐蔽,不易觉察,用起来十分顺手,朱棣表示相当满意。

户部这一关算是过了……紧接着是刑部,眼下刑部还在处理李至刚的案子,牵连进去的官吏何止百人,又有地方大户。

“回陛下的话,刑部坚决肃贪,绝不手软。”郑赐信心满满,介绍了所办的几个大案,朱棣也无话可说。

工部、兵部、礼部、督察院、大理寺……所有的衙门,都对朱棣有所交代。

很快最关键的部分也就到了。

“陛下,吏部奉旨京察,考核百官……朝堂官吏,多数都能恪尽职守,为国为民,不敢有须臾懈怠。臣考核百官,见上下一心,颇感欣慰,有臣子如此,何愁大明不兴?”蹇义说到了这里,话锋一转,“只是也有些臣子,虽然大义无亏,但过于懒散,不拘小节。频频请假,懒散怠惰。又在官署吃喝下棋,败坏风气。而且还冒支数万贯宝钞,都用来采购食物香料……凡此种种,臣以为按照京察规矩,不得不如实上奏,恳请陛下决定去留。”

蹇义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敢这么放肆的,也只有徐景昌一个。

他的这番话,也十分有趣,首先肯定徐景昌大义无亏,讲的都是琐屑的细节。

大约就是抛开他这个通政使当得如何不谈,我们觉得他是个坏蛋,所以请陛下罢免了他。

不愧是吏部天官,这整人的手段,就是厉害。

朱棣默默听着,随后笑道:“你的意思,是徐景昌不适合当通政使了?”

蹇义忙道:“臣不敢说,京察结果,只有陛下才能决定最后的去留。”

朱棣朗声笑道:“你都写的有理有据,难以辩驳,朕又怎么好推翻京察结果?如果朕非要说徐景昌的评价不公允,是不是连别人的评价也要推翻?那样一来,岂不是整个京察都要重来?”

朱棣的语气越来越重,蹇义不能感到不妙,连忙道:“陛下,如果京察不合适,臣愿意重来,如果是臣辜负了圣恩,臣愿意领罪。”

说着,蹇义跪在了大殿之上,并且取下梁冠,拜伏地上。

朱棣看了半晌,突然笑了,“用不着,既然徐景昌不适合当通政使,那就罢免了他。”

如此顺利,让群臣都大吃一惊,尤其是蹇义,他还准了一肚子说辞,全都用不上了,这是怎么回事?

就见朱棣把目光转移到了徐景昌身上,“你爹为了朕的靖难,丢了性命,朕前番追赠武阳侯,不久前有追赠定国公,你就承袭定国公爵位吧。”

徐景昌忙谢恩。

朱棣又道:“别忙,朕还有话,你虽然年幼,但是聪敏好学,见识不凡,朕正在寻觅太子师父,加定国公徐景昌太子太傅衔,领詹事府詹事,教导太子皇孙!”

这可不只是太子师,还是太孙师!

在场的文臣嫉妒的反酸水,别都给他啊,给我们也留个机会啊!

徐景昌又要谢恩,朱棣又一次阻拦,“还有,你善于理财,改革税制,多有谏言,虽说功过不能相抵,但有功之臣,朕岂能不赏?江南织造局等处原系宫中产业,供应内帑,悉数交给你打理,为朕理财,充实内帑。”

又是封爵,又是太子师父,又是宫中产业……你管这叫罢官?

怎么都觉得,徐景昌更加炙手可热,手里的权柄更加重了三分!

就在大家伙思忖的时候,朱棣又抛出一枚惊雷。

“徐景昌身为将门之后,国之栋梁,加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之职,兼掌锦衣卫大都督。”

听到这话,好些官员眼前一黑……坏了,还是让他继续当通政使吧,我们后悔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红甘泉:(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a href="https://www.longtanshuw.net/">www.longtan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