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浓眉大眼的,终于要背叛士林了吗?
只见解缙缓缓道:“陛下,臣遍阅史料,发现太祖皇帝当初接受儒臣建议,推行殿兴有福,也是由于天下初定,还有数百万蒙古人、色目人混居中原。为了安抚人心,收拾局面,让天下尽快安定,休养生息,才提了出来。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天下混一,万姓一家,早已不分彼此。陛下圣睿,继承大统,正是秉持太祖之意,为大明定下万世不拔之基业的关键时刻。所行所为,理当秉持太祖皇帝之意,也要推陈出新,拿出更让人心服的东西。这是臣的一点愚见,还请陛下明察。”
不愧是大才子,这货直接把殿兴有福说成临时措施。
既然是临时的,就可以更改,而且还是为了万世不拔的基业。朱棣想拒绝都不行了。
此刻朝臣们或是恼怒,或是鄙夷,又或是羡慕……总而言之,五味杂陈,看起来宋濂等前辈搞出来的殿兴有福保不住了。
问题是会用什么东西取而代之?
这也是朱棣要问解缙的。
“解学士,你说要推陈出新,到底需要怎么做?可有心得体会?”
解缙迟疑少许,道:“臣以为大明正统,乃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事毋庸置疑。但是大明又该承袭哪一朝的法统,臣却是没有主意。”
此刻的解缙面对的也是当年朱元璋同样的难题,国家总不能凭空冒出来吧?
就在这时候,徐景昌来了精神,全面工程他干不了,但是出点主意还是能做到的。
“解学士,难道我大明一定要承袭前朝法统吗?”
解缙一愣,“定国公,水有源头树有根,华夏兴替也是一脉相承啊!”
徐景昌笑道:“解学士,你学问那么好,秦朝又是从哪里来?”
解缙稍微迟疑,立刻明白过来。
“秦始皇一统六合,扫清寰宇。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称为始皇帝。莫非定国公觉得,我大明可以效仿?”
徐景昌淡淡一笑,“这我说不准,不过我想着大明开国功臣,北伐大都,恢复华夏。此功劳该不亚于一扫六合啊!”
解缙思索了一阵,点头道:“确实如此……只是秦朝自秦国而来,我大明太祖皇帝,却是布衣起家!”
“没错,就是布衣起家。这才是我大明最难能可贵之处。”徐景昌笑道:“不光是太祖皇帝,中山王,还有开国功臣大将,他们几乎都是出身贫寒,而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百姓,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壮举,青史之上,正要大书特书啊!”
大明来自普通人。
这个说法,让解缙为之一振。
真是好一个定国公,你真会见缝插针,为了你爷爷的名声,你也算是不遗余力了。
瞧见没有,以后就挑这样的孙子培养,实在是太孝顺了。
当然了,徐景昌也不光是为了徐达那么简单。
他的这个建议,等于是抛开了天命循环的陈词滥调,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普通人创造历史的意思。
算是布衣卿相的升级版,至于能发展到什么地步,徐景昌不好说,反正他是撕开了一个口子。
今天的交锋,大获全胜。
可就在徐景昌准备庆祝的时候,礼部尚书宋礼突然站出来,满怀悲愤,痛心疾首。
“启奏陛下,我大明秉持天命,太祖皇帝万灵呵护,开国名将,也是天命将星……绝非是定国公所讲的普通人。试问没有天命庇护,寻常人如何能完成此等壮举?”
天命!
天人感应!
徐景昌刹那之间明白过来,自己挖坑,人家也不是傻子,给看出来了。
徐景昌淡淡一笑,“宋尚书,听你的意思,似乎是不太看得起普通人啊!”
宋礼哼道:“定国公伶牙俐齿,我不是对手。但我知道,自古以来,明君圣主,秉持天命,文臣武将,应运而生。我大明圣朝,自然有上天庇佑,莫非你连这个都不承认吗?”
徐景昌点头道:“天人感应之说,我岂能不认。但是这话再有道理,也是儒家前辈的高论。我现在想说的是……”
徐景昌顿了顿,环顾四周,而后才说道:“就是一群诸公不太看得起的布衣百姓,夺回了你们高高在上的资格……毕竟在大元朝,你们也就比乞丐略好而已!”
此话一出,瞬间大哗!
文臣这边眼珠子冒火,真的要冲上来,捏死徐景昌。
你小子不要太过分!
这一句话,等于撕下了士人高高在上的面皮,没有那些开国将领,你们还给大元朝当奴才呢。
文官这边,能爱听就怪了。
就在他们恼羞成怒的关头,从勋贵这边,响起了巴掌,紧跟着排山倒海一般,所有武人喜不自胜。
“说得好,太好了!”
连丘福都忍不住赞叹,痛快!
(本章完)(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a href="https://www.longtanshuw.net/">www.longtan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