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苏尔特大海战(搏命打法)(1 / 2)

双方战巡直接决出了结果,但是在另一侧的战列舰对决,则还打的难解难分。

钢铁巨兽的碰撞,以及巨炮的轰鸣,如果以旁观者角度来说,这绝对是男人的浪漫。但是以参战官兵当事人的角度,那么这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自从蒙塔古号被击沉之后,两方也是战果不断。在地中海舰队一方,圣文森特号大破、海王星号大破、前卫号中破、百人队长号中破,其他战舰各个带伤,可谓相当的惨烈。

当然地中海舰队这么惨,联合舰队这边也不算好过。联合舰队的伊斯特万号、无畏号大破、但丁号中破、其他各舰也或多或少带伤。

是不是非常神奇,打到了现在两方战列舰除了倒霉的蒙塔古号之外,竟然还没有出现一艘被击沉的战舰。

与隔壁战巡之间的战斗比,是不是太友善?

真是的情况哪是这样,两方为了击沉对方的战舰,可没谁手软过。不过战列舰可与皮脆的战巡不同,其厚实的装甲却并不是那么好击穿的。

现在的战列舰数千吨装甲,绝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水线以上,而现在的战列舰虽然有十几米高,但是露出水线之上的一般就三四米,其基本都是带着厚实的装甲。

更别说这些年为了增强战舰的防御,什么核心舱保护,复合装甲等各种理念层出不穷,当然也有装甲钢技术带来的发展,让战列舰变得越来越厚。

这也是为什么战列舰排水量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当然除了装甲,新技术层出不穷也让战舰的火力、速度得到充足的提升,这也导致战列舰从十多年的一万多吨,飞速提升到现在的三万多吨的原因。

如果说在这些新技术当中,要找一个技术发展不够快的话,那么穿甲弹绝对是其中之一。

没错,就是穿甲弹。作为对付装备厚实装甲的炮弹,穿甲弹诞生的时间比较短,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铁甲舰出现才有了穿甲弹的概念。

而且早期的穿甲弹只不过是将炮弹设计成尖锐形状,其穿甲效果并不理想。当然各国海军并没有因此放弃,因为装备厚实装甲的战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厚,让穿甲弹发展同样迅速。尖头弹变得越来越硬,也越来越尖锐。

当然,光在炮弹上想办法,这太难了。因为装甲会越来越厚,也越来越坚固。所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们将破甲的目光,也分担到发射药以及火炮身上。在发射药上,固体均质颗粒发射药的出现让炮弹有了更大的推力。而冶炼技术的发展,让炮管也变得越长越大,同样让炮弹获得更大的动能。

虽然这这技术让炮弹穿甲能力提高更多,但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装甲的发展变得更快。表面渗碳硬化工艺的出现和成熟,接连出现了哈维钢,克虏伯钢等优质的装甲钢。而且比起炮弹的破甲而言,装甲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那就是直接加厚。

同时为了让造价越来越贵的宝贝战舰不被击沉,各种防护理念也是层出不穷,重点防护、装甲盒子等等。所以这些综合的因数导致,现在的战舰想要重创容易,击沉就变得很难。

虽然意大利海军目前已经使用被帽穿甲弹,但是由于工艺以及技术不算成熟,导致其在实战的穿甲效果并不算特别好。至于英国海军,其不过普通加长弹头的穿甲弹,穿甲效果更加不堪。(很有的提一句,装甲大发展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而穿甲弹则是一战结束之后,当然在这之后,科技的发展让穿甲弹逐渐超越了装甲,直至导弹的出现)

所以两方海军在海战中的表现就是,双方战舰伤痕累累,但是要一击致命还差一点火候。毕竟想要机缘巧合给与敌人致命一击,可一点也不容易。

当然如果敌人没有增援舰队,那么联合舰队方面并不会心急,他们可以慢条斯理的对付这种局面。不就是迟迟无法造成击沉么,没关系伤害积累到一定程度,绝对会打沉对方,这不过是水磨功夫的问题。

不过很可惜,他们的时间不够多。哪怕如此,身为联合舰队指挥官的莱费尔依然异常的冷静。要说身为舰队指挥官的他他不心急,这怎么可能。但他并没有表现出这一点,哪怕有通讯参谋不断向其汇报英法增援舰队越来越近的方位,他依然目不转睛观察着海上的战况,因为在他脑海一个计划正在成型。

“报告,飞艇发来电报,敌增援舰队距离我们还有四十八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