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皓道:“纱坛主!”想了想,又笑道:“在外头的话,将你称作坛主,被人听去显得不太好,纱坛主要是不介意的话,我便将你唤作姐姐好了。”
纱菱扇持扇躬身:“哎呀!奴家如何敢当?”
师皓笑道:“纱姐姐品阶和武艺都在我之上,其实是我高攀了!而且出门在外,这样也方便一些。”
纱菱扇摇扇道:“既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当下,他们带着梅花娘子、桃花娘子,乘上英招。
四只英招一同飞起,往巫峡去了。
这一路,师皓与纱菱扇说说笑笑,小翡翠则坐在他的身前,梅花娘子、桃花娘子跟在他们身后。
秦岭乃是长河与黄河的分水岭。
巫峡乃是长河三峡之一。
从秦岭一路往东飞去,其时天气越来越凉,普通人乘坐在英招上,怕是都已有些受不了。
他们是练武之人,自然是不在话下。
从高处往下看,更觉江山破碎,民不聊生。
到处都是逃亡的流民,又有蛮兵四处搜索,甚至是入山抓捕,抓到的男子,都被送去做苦役,女子则不知送往何处。
田地里,亦有收割的农夫,被拴上脚链,在蛮军的监视下收割着麦子。
与此同时,又有不少庄园,建造华丽,置有大量的奇石、楼台,堪比人间仙镜。
关起巫山峡,巴蜀是一家。
巫峡位于巴山以东,有道是“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这裏峰连着峰,峡接着峡,又因日照时短,峡中湿气不散,成云化雾,云雾千姿百态。
所谓“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便是因为这一带云雾涌动,经年不散,从地面看去,巫山十二峰若隐若现,仿佛都在云霄之上。
他们赶了一天多的路,接近巫山……这一路上,处处山岭,峰高涧深,若非靠着英招直接飞来,怕是绝没有这般的快。
当然,若是走水路,靠着船只的话,却又是另一回事。
有道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的也是这一带。
从龙妞那得来的情报知晓,月皎与侯伯民、香菇,以及那名神秘女孩,就是乘船走水路。
巫峡十二峰,有南岸六峰、北岸六峰。
南岸六峰分别是飞凤、翠屏、聚鹤、净坛、起云、上升。
北岸六峰则是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
其中,登龙峰下,有一女观,称作凝真观,又因供奉传说中,帮助大禹治水的神女瑶姬,被此间百姓称作“神女庙”。
因为是女观,这道观里的,自然都是些清修的女道士。
只是无人知晓,这些女道士,修的其实并非是“道”。
这裏乃是黑莲境的一个据点。
崇仙门自居为天下道门之正宗,像这种山旮旯子里的女观,自然也是属于“旁门左道”,但旁门左道多了去,崇仙门也管不过来。
而对神女的信仰,在巫山一带,历史悠久,“神女庙”却不只是这一座,在巫山一带,二三十座都不止,如同外头的“土地庙”一样常见。
只要是供了神女的,不管是神庙还是道观,都会被百姓称作神女庙,也算是一种习俗了。
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分不清什么是正宗,什么是旁门,什么是淫祠,什么是野祭。
他们的情感是朴素的,传说中,神女庇护了他们,因此在他们的心中,神女便是无所不能的仙女。
而所谓的三清,他们不了解,在他们心目中,也没有神女伟大。
四只英招往登龙峰下飞去。
抬起头来,只见高处雷云涌动,霹雳一道接着一道,在雷云间穿梭。
“巫峡的天气是这个样子的么?”师皓抱着怀中的小翡翠,错愕问道。
纱菱扇摇了摇头,道:“巫峡这一带,云朵乃是常事,但是像现在这般,雷云滚滚,过往却也极其少见,尤其是这个时节,感觉有些不太正常。”
眼看着中秋节快要到了,夏日里雷云卷荡,阵雨轰鸣,倒也算不了什么,像这种本该是秋雨绵绵的天气,却是雷云层叠,的确是令人觉得反常。
梅花娘子与桃花娘子也都觉得古怪。桃花娘子道:“妾身过往,也来过巫峡多次,但从未见过这般天气。”
梅花娘子道:“这雷云连绵不绝,蔽日遮天的,像是把这裏大大小小的山头全都遮蔽了,这等天气,其它地方也不曾见过。”
四只英招看上去也有些惊慌,越飞越低,最后落在山野,竟是不肯再飞起。
仿佛高处涌动的雷云,透着令它们惧怕的、不祥的气息。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从英招背上下来,牵着英招,往凝真观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