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雪中送炭(两章合一)(2 / 2)

所以秀花单独嘱咐朱兴德,就怕耽误她买地的事儿,嘱咐朱兴德老吴家一根鸡毛都不准收,一个铜板也不给吴家。

朱兴德听令。

并且,朱兴德在转悠完这几家困难户,也打算不再收发霉长芽子的破糟粮食了。

因为他搁心里算了一下帐。

十四头猪,收的这些,一冬应是差不多够吃了。

没必要买太多。

算下来,这已经喂的很精,回头还有酒糟吃,做他家的猪不要太幸福。

总是不能顿顿喂花钱买来的糟粮,糟粮也花钱了不是?

要能省就省,咱养猪是为挣钱,又不是当大宝贝。

朱兴德心里琢磨:

回头要趁着没入冬,让小姨子将猪羔子都赶到地头或是山上,让猪们自己找菜吃。赶明开春更是要让猪们自己出去觅食。

嗯,猪食菜,配着这些糟粮,将玉米芯砸碎也喂猪,够用了。

朱兴德就开始第二站。

他此时正打着外婆秀花的小花油纸伞,脖子挎个装银钱的兜子,辗转于游寒村各大富裕户家里。

首当其冲就是里正五爷爷家。

朱兴德坐在里正家椅子上,台词换了,换成:“收好玉米,好高粱,好糯米,好谷糠和好麦麸子,以及老菊花。”

里正五爷爷疑惑:“这是要干啥,你家今年的收成不够吃?”

里正家几位儿子也听的一愣一愣的。

心里直纳闷,不应该啊。

要知道老左家是村里头一个收地的,和下不下大雨有没有损失不搭边儿。而且即使不知晓老左家今年到底收了多少粮食,那大伙眼睛又不瞎,那一担接一担、一车又一车地朝家里送粮食,可是能看出来实实惠惠的大丰收。

这怎么还能不够吃呢。

里正家三儿媳撇下嘴,心想:

撇子家没受大雨影响又如何,挡不住三位女儿女婿全吃撇子和白玉兰的。

往年左撇子和白玉兰两张嘴吃饭,今年多出那么多嘴,看那个样,还一个个的像是住下要不走了,还有个不买粮食的?

倒是有成算,在村里收粮,总比过些日子去粮铺子买粮划算多了。

里正五爷爷的三儿媳刚要插嘴问:“你家差多少口粮?”

朱兴德这面已经说出了答案:“五爷爷,我不是来买口粮的,我是你家有多少富余粮,今年打算卖多少,我家就收多少。粮价比照往年您卖给粮铺子的价……”说到这,特意停顿了下:“再贵一文。”

不提里正五爷爷的三儿媳听完后吃惊的不行,只说连里正五爷爷本人和他几位儿子也被惊住了。

“你家到底要干啥啊。”

这种事儿是不可能瞒住的,面前这位又是里正,不同于旁人,各种大事小情的往后要麻烦到。

朱兴德实话实说道:“做粮食酒用。”

里正的大儿子急忙说:“那可不是一般人会做的啊。我听说鼓捣酒的都是做完了卖不出去,做出的酒只能过年过节拿出去走礼。你家是谁会啊?整准了没有,还是买的谁家的秘方,秘方也不是那么准,你得先试试能不能制出来再收粮。”

里正五爷爷想到他背的那些秸秆,在没下雨前,足足给撇子家挑了一整天柴火,语气极为肯定道:“是你外婆。”

朱兴德笑了笑:“是,五爷爷,几位叔,我外婆会制酒。咱家也没买谁的秘方,咱家自己本身就有,只不过我们做晚辈的才知道这事儿。手艺是我们那位过世的外公留下的。”

朱兴德说的半真半假。

没必要细说是哪位外公,反正和外婆过的全是外公。

但里正家所有人,却全部默认是秀花的第一个男人、白玉兰亲爹留下的秘方。

里正五爷爷追问:“已经制出酒了?”

朱兴德连忙告诉道:“制出来了,就是第一拨做的太少。出来前,我爹还说呢,等再做出些,一定让你老还有村里几位长辈尝尝咱自家酿出的酒。”

里正五爷爷仍陷入吃惊中,“你外婆上手就成啦?”

朱兴德摇头,哪有。

回答前还叹息一声:

“做什么都不容易。

时隔这么多年,我外婆全靠回忆。秘方虽然在她心里,但是手生得狠。

你们是不知道,听说我外婆这些天就没睡个好觉,一天全加上至多睡两个时辰。

那么大岁数,反复的琢磨,一遍遍试。

就不提那些差一点儿都不成的细致活要全靠她一人,只说扒玉米制玉米浆留着做酒用,我外婆右手五个手指头肿四个。

听家里二妹讲,我外婆是故意趁我们不在家才制酒的。

她怕她想不起来,到头来白忙我们跟着上火。也确实浪费了些粮食,好在通过一次次失败最终制出酒。”

朱兴德有些话并没有骗人,比如外婆为制酒一天睡不多足,为扒玉米磨出玉米浆手指肿。

因为昨夜吃韭菜盒子的时候,他看见外婆的手了。

昨夜和满山一铺炕上睡的,满山也提起,说这些天为制酒给外婆累够呛。

“没想到你外婆竟然有如此本事。一个女子能记下秘方还能制出来,没让这手艺失传白瞎,且心里是极有成算的。”里正五爷爷如此评价道。

能没成算吗?

没下雨前,就找他要背秸秆。

问干啥也不说,就说需要很多很多柴火和秸秆。

看来那时候就打算要在家鼓捣酒。

里正的几位儿子跟着点头,没想到撇子的岳母不是一位普通老太太,这谁能想到呢?

最开始,撇子的岳母刚来村里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撇子家要来位难缠的。那一看就不是位好相与的。唱念做打,想骂谁、埋汰谁都不用打草稿,张嘴就来。

还曾跑到大地里朝左撇子要钱花,说没事儿要进城溜达。

当时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心想:谁摊上这样的岳母谁倒了血霉。

现在再看,人家撇子哪里是倒霉,别看那位秀花老太太仍然不好相处,但只这一样制酒的手艺能带到姑爷家,能挣钱就抵得上外面一百个老太太。

“那成,爹啊,咱家粮就卖给撇子家吧。倒是德子啊,刚才你说要多给我们一文钱,一斤多一文,我们没听错吧。”从没见过主动要给提价的。

朱兴德笑着说,没听错。

并且这事儿,是家里外婆还有岳父岳母主动提的。

至于为啥嘛……(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