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零战危机(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766 字 4个月前

尽管抽调了第卅八师团南下解救川保、岛村两支队,但是由于中方对平汉铁路许昌至信阳段的轰炸,以及对铁路沿线公路的破坏,松田支队没有办法第一时间赶赴舞阳前线,因此,事实上日军的第一波援军是从信阳机场紧急起飞的海航第一联合航空队的九六陆攻。

虽然被命令为陆上攻击机,但九六陆攻却是一款海军研制的飞机。

早在1930年代,日本海军就在策划日后对英美开战的构想。

日本海军认为,海军必须有一种远距离的岸基大型轰炸机,在开战时可以直飞敌人后方纵深重要基地,利用鱼雷与炸弹攻击对方舰艇,港口,工厂,机场等重要设施,力争在双方主力决战之前就大幅度削弱敌人的实力,使自己的主力舰队可以在决战中,顺利的击败已经被严重削弱的敌人。

于是在1934年日本海军提出了9试中型陆上攻击机开发任务书,要求该机能够用炸弹与鱼雷轰炸1500公里以外的陆上与海上目标,并且具有当时战斗机的飞行速度。

根据日本海军制定的任务书,三菱公司于1935年开发出可收放起落架减小飞行阻力、单翼、全金属单壳结构的实验机G3M。

G3M在1936年通过海军的验收,正式定名为九六式陆上中型攻击机。

九六陆攻的最大起飞重量为7642kg,最大航速为350km/h,最大升限为7500m,可在载员7人、携800kg炸弹或一枚航空鱼雷的情况单向巡航4000km,此外还拥有自衞之用的7.7mm旋回机关枪3挺。

九六陆攻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淞沪战场,此后在华中、华南战场上屡屡肆孽,但在1940年,为其护航的九六舰战的航程不足,因此,在轰炸南京、芜湖、武汉、广州、长沙、贵阳期间时有则损,而其对重庆、成都的轰炸更像是自杀,因此,与日军陆航的九七重轰一样,基本上在西北空域百寻不可一见。

不过随着1940年7月,日军首批十二试舰战运抵武汉,九六陆攻又开始猖獗起来。

然而对日方来说甚为可惜的是,此时,西北的雷达预警网络已经建成。

所以尽管西北空军第六航空队装备的升龙改、应龙甲都不是零战的对手,西北空军依然可以采用小机群层层截击,引诱并吸引十二试舰战的远离轰炸机群的战术,使得自衞能力极弱的九六陆攻暴露出来,并遭到中方后续驱逐机的沉重打击。

即便九六陆攻们摆脱了西北空军的截击,抵达轰炸空域,可是面对西北军布置的最大射高为10350m的仿Flak36型88mm防空炮,以及瑞典博福斯公司特许西北生产的、射高在6500m~7200m的仿M34/36型40mm防空炮的密集炮火,完全在对手射程之内的九六陆攻们也根本无法安心轰炸,更不要说有什么准头了。

因此,一来二去之后,日方也知道轰炸重庆、成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轰炸的目标便转移到了贵阳、长沙、昆明、桂林、柳州等国民党控制下的后方大中城市。

当然,除了鹿屋、高雄两航空队组成的海航第一联合航空队对方城、叶县、舞阳地区的轰炸以外,装备有九六舰爆、九九舰爆的海航第二联合航空队也奉命在密布鄂西北的云层散去之后对大阪师团提供空中援助。

九六舰爆的全称是九六式急降下爆击机,爆击是轰炸一词在日文中的汉字写法,急降下爆击也就是俯冲轰炸的意思,其原型是日本海军委托德国亨克尔公司设计研发的He-50。

不过He-50当初是水上飞机的版本,由于存在浮筒设计,所以日方并不满意其航速和稳定性。

但是无心插柳的是,拆除浮筒后的陆基版本性能却十分优良,于是日本爱知公司被引进了改型后称为He-66的这款机型,大抄特抄了一番之后于1934年12月正式明末为爱知九四式舰爆。

1935年起,日军海航又用功率更大的660马力中岛“光”1型星形气冷发动机更换原有的580马力中岛“寿”2型改1星形气冷发动机,从而将航速提高到307km/h,由此,这款机型也正式改名为九六舰爆。

九六舰爆在中日战争爆发后也在中国战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过和九四舰爆一样,都属于双翼、固定式起落架的老式飞机,即满足不了日本海军航空兵日益膨胀的需求,也无法对抗中方的新式驱逐机。

所以早在1936年5月,海航就提出要研究全金属、单翼结构、160节巡航速度、航程800km的“十一试舰爆”在九四式舰爆和九六式舰爆的生产中大获其利的爱知公司故伎重演。

以亨克尔公司引进的He-70单翼运输机为母本(因此,与西北生产的应龙也有一丝血缘关系)借鉴来下单翼、半硬壳式机体结构、椭圆形机翼和双翼梁主翼。

不过保守的总设计师五明得一郎还是保留了固定式起落架,借此保证机体的机构强度,以免在俯冲时出现空中解体,同时在主翼两侧下方安装了俯冲制动襟翼,由此增加了俯冲时的稳定性。

1939年11月,该型飞机正式被海航列装,由于其装备的1000马力三菱“金星”43型星形气冷发动机的性能相当优良。

因此,九九舰爆的组稿航速可达381.5km/h,挂1枚250kg炸弹和2枚60kg炸弹是单向航程最高可达1820km。

并且在执行轰炸任务后还具有一定的格斗能力,可以说除了当时美国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以外,没有任何国家有同性能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南线的阴雨天气在阻挡日军海航第二联合航空队的同时,也阻碍了西北空军对刘多荃第一军团、孙连仲第十九集团军、傅作义第四军团等部的支援。

因此,得以集中力量的南阳独立航空队便首先在方城前线一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