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的担心并没有变成现实,湘鄂巴蜀战区联勤司令部动员7个团的徒手辎重兵,用人背肩扛的办法硬是顶着风雨把几十万斤的粮食从后方仓库运到了襄樊前线兵站。
与此同时,接到求助电报的鄂豫皖战区路西方面也从内乡兵站紧急调拨一百万斤米面转运至枣阳前线,从而保证了刘多荃、孙连仲两部的围城所需。
就连傅作义部本身也通过夺取随县日军兵站获得了5天左右的粮食保证,从而避免了因为粮尽而溃军的最恶劣后果。
不过粮食问题只是影响战事的一个方面,在第一军团和第十九集团军迟迟不能攻克枣阳的情况下,号称善守的傅作义部只能苦苦在日军援兵的攻击下煎熬着。
第四军团当面的日军系由第十三师团所属步兵第五十八联队的3个步兵大队、步兵第一一六联队的第3大队及第卅九师团所属步兵第二三一联队的第1大队、搜索第卅九联队的第4(装甲车)中队。
野炮兵第卅九联队的第1大队和第十一军直属的战车第七联队的第1中队、独立机关枪第7大队、独立山炮兵第三联队的第1大队、野战重炮兵第十三联队的第2大队(缺1个中队)、第2野战瓦斯队的第1中队等组成,全部兵力约为9000人。
配属战车和装甲车20余辆、155mm榴弹炮8门、105mm山炮12门、75mm野炮12门。
傅作义部虽然有善守的名气,但也要看对手是谁,正如他在察南和太原保衞战的失败一样,虽然在兵力上他或许有一点优势,可一样无法阻挡拥有强大火力的日军的犀利攻击。
战至3月28日上午,首当其冲的第一零一师孙兰峰部就已经损失殆尽,师长孙兰峰在前线督战时被日军炮弹碎片击中,重伤后送,副师长、参谋长以下12名校级军官阵亡。
另有7名团长、副团长、营长同样负伤不起,8个营撤销建制,师团两级火炮具毁。
鉴于第一零一师已经完全丧失战斗力,傅作义只能用战力稍弱的预备第六师金宪章部死守随县县城,并以第一三八师鲁英麟部在随县西北布置第三道阻击战线,试图以节节抵抗的姿态迟滞日军的进攻,为枣阳前线争取宝贵的时间。
然而孙连仲、刘多荃两部进攻乏力,使得宝贵的时间一点一点的从中国军人手中流失。
3月29日下午,日军在飞机的支援下突入随县城内,金宪章突围失败不幸当场战陨,预备第六师指挥系统瓦解,战前拥有1.1万人的部队最终只有事先控制在傅作义手中作为总预备队的第一团保全了下来,余者大多牺牲在随县内外。
面对几乎是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坚持不下去的傅作义不得不向战区紧急求援,没想到却再次引起了张学良和刘文辉之间的分歧。
“汉卿兄,根据傅宜生的报告,南线日军可能在24小时内突破其最后一道防线。”
刘文辉貌似担忧的提醒张学良。
“24小时,第十九集团军和第一军团有把握在24小时之内攻克枣阳吗?我看可能性不大吧,既然没有办法立刻落城,那就得当机立断实施撤退”张学良静静的听着,脑子里也是乱成了一团。
说实在的,若不是自己留在湘鄂巴蜀督战,他自然赞同刘文辉关于撤退的意见,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一旦两股日军合流了,下一步对手会怎么选择。
是转而进攻襄樊呢?还是直捣中腹挥师北进南阳呢?
若是日军攻襄樊,那倒也无所谓,可万一日军北进了怎么办。
须知道,如今正县和南阳方面的战事虽然艰苦,但是挡住日军还不成问题,可万一因为湘鄂巴蜀这边掉了链子,导致战局变化,这个板子不但要打在刘文辉身上,更是要打在自己的身上。
张学良权衡了半天,抬起头看向刘文辉:“刘长官,第十军团能不能守住襄樊。”
刘文辉苦笑道:“请张副总司令放心,第十军团也是经过归德之战考验的,别的不好保证,但城市阵地战的话,还是能拖住日军的。”
听了刘文辉的保证,张学良缓缓点了点头:“既然第十军团有信心,那我也就放心了。”
刘文辉还在琢磨着张学良这句话的潜台词,就听张学良言道:“正县姑且不用管,但南阳前线正在与日军顶牛,这个时候咱们绝不能让南线日军过去搅局,所以,我建议,第五十六军立刻增援第四军团,同时第五十一军也要做好随时增援的准备。”
对于张学良拿自己的嫡系搏命,刘文辉显然是不会反对的,毕竟,打得好,他作为战区长官是有份分功的,至于打得不好,那损失的也不是自己的嫡系。
因此,刘文辉便回应道:“汉卿兄有这样的决心,战区自然可以答应,但是之前两部联兵都没有办法拿下枣阳,现在就剩下第十九集团军围城,恐怕更加力有不逮吧。”
“关于日军大阪师团的情况,我还是比较了解的。”
张学良斟酌了一下用词。
“怎么说呢,这股日军是属于你逼他,他不会拼命的那一种,所以,我的建议是,既然一时拿不下枣阳,那就干脆围而不打好了。”
刘文辉惊愕的反问道:“围而不打?张副总司令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