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变化带来的变化(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2083 字 2个月前

什么?德国没有在6月22日进攻苏联,反而被斯大林抢先动手了。

这个消息不但让日本军方瞠目结舌,更让戴季良茫然无措。

可是再怎么茫然无措,都无法影响战局的走势,因此,戴季良只能被动的旁观。

当然,戴季良做不到的事情,日本人还是能做一些的。

1941年6月25日至1941年7月1日,日本军界和政府就苏德战争爆发与国策问题召开会议。

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立即对苏作战的主张被否定,日本高层最终决定不为德国火中取栗,以战事进程来决定最后是否进攻苏联。

然而苏军前期虽然取得一些战果,重创了德军若干前线军、师,消灭德军近30万人,并围歼了罗马尼亚第一军、击溃了匈牙利第一集团军、意大利第八集团军等一众附庸军,且在德属波兰及罗马尼亚的一些地段推进了50~100km不等,但苏军内部存在的问题很快暴露出来。

其中最致命的问题就是边境道路问题。

在兼并波兰之后,为了遮掩苏军对德作战的企图,苏军只是优先修建了若干带有欺骗性的防御堡垒,进攻道路及补给通道一时还没有来得及完善,这就给苏军的快速推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公路年久失修不说,苏德、苏波之间的铁道轨距有着很大的不同,苏军不能直接利用原有铁路网,而苏军中的官僚主义和人浮于事又导致了军需及其他物资在中转时的严重拖宕,最终使得苏军的进攻后继乏力,很快便如陷入蜘蛛网的飞蚊一样开设迟缓起来。

另外,大清洗的导致了苏军各级指挥官大多不能适应自己的岗位,在遇到技战术水平正处于登峰造极阶段的德军,结果自然是眼睁睁的看着先手的丢失。

苏军状态不佳,使得猝不及防的希特勒得以从容的回过神来,是年7月3日,希特勒在柏林向德国民众宣布国家处于危机状态,从而在德国人民的支持下实现了国家总动员。

随后戈林亲自坐镇德国空军总司令部,督促应变能力最强的空军率先组织反击,并依靠Me-109系列战斗机的优良性能从苏军装备的少量拉格-3、米格-3、雅克-1及老式I-153、I-16手中抢回了至关重要的制空权。

重夺回制空权后,德军的BF-110C、He-111H、Ju-87机群便毫不手软的开始对苏军突得最前的几个机械化军及拉得很长的后续步兵队列实施狂轰滥炸,以至于时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的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也在轰炸中重伤不治。

在己方空军狂轰滥炸的同时,经过整补、调动的德军机械化部队也开始反击。

古德里安率领第二装甲集群以攻对攻,生生将苏军的进攻矛头打凹了回去。

此后,通过近7周时间的艰苦作战,德军遂在德占波兰和罗马尼亚两个方向形成两个巨大的铁钳,死死把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西方方面军等部钳死在东欧大平原上只有在伊朗战场上,苏英联军对阵力量薄弱的12个伊朗师的时候才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终迫使无辜的礼萨汗国王在美国的调停下把权力交给了年幼的王子后自我流放,由此苏联和英国获得了对伊朗的“保护权”不过在伊朗的胜利不足以改变英苏的战略环境,在中东,德意军高歌猛进,继攻克埃及之后,跨过苏伊士运河直扑约旦,至于中东欧战场上,德军一举围歼70万苏军后,已经顺势反攻入苏联境内,斯大林的野心随着苏军虚弱的战斗力的曝光而破产,结果只能自食其果的迎来了德军最为疯狂的反扑。

鉴于欧洲战场的变化,1941年8月27日,关东军参谋长吉本贞一中将向其部下通令:“有关随着苏德开战,关东军加强备战的事项,称之为关东军特别大演习。”

日军准备等待苏联远东军西调到过半时,再以优势兵力发动进攻。

但按参谋本部的计划,日军发动对苏进攻时的兵力,应不少于25个师团。

而当时日本驻中国东北、朝鲜的兵力仅14个师团。

因此,还要从本土调入7个师团,从中国关内调入4个师团,另外再从中国关内抽调6个师团作为总预备队。

可这就超出了日军的实际力量,更引起了中国派遣军方面的强烈反弹。

对于日军来说,问题还不单单出在兵力不足上,其战争物资准备也严重不足。

关东军当时所拥有的弹药仅可满足30个师团2~3个月的作战消耗,粮食仅可供16个师团2个月之需,汽油可供16个师团5个月之用,根本不足以应对参谋本部作战计划的需求,为此还必须从日本本土运去大批作战物资。

在窘迫的现实面前,关东军不得不从北进的立场上后退。

1941年9月6日,日本参谋本部得到的情报“苏联远东军兵力西移很少,特别是日军准备攻击的乌苏里江流域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地区尚无移兵迹象”这就成了最终终止了关特演计划的最后一击。

1941年9月19日,日军参谋本部决定:“无论苏德战场如何演变,取消在1941年内解决北方问题的计划,专心致力于解决南方的方针。”

这就表明日军彻底放弃了执行“关特演”计划。

而后参谋本部制定了《帝国陆军作战纲要》规定:

“(一)以驻中国东北、朝鲜的16个师团来实行对苏警戒。

(二)对中国继续按既定方针作战。

(三)以11月末为目标,作好对南方开战的准备。”

日本人改弦更张了,但戴季良这边也回过神来了。

1941年9月17日,西北驻德特派员、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慎钱选匿名向纳粹党刊《民族观察报》投递《感谢您,伟大的俄罗斯各民族的解放者》一文。

以流亡的白俄罗斯富农的口吻鼓吹推翻联布的暴力统治,废止农业集体化政策,停止对俄罗斯境内各少数民族的迫害,建立以德国为保护国的白俄罗斯政权及相应的各民族自治政权。

《感谢您》一文虽然其中论调不太符合希特勒独占俄罗斯大平原、为德国扩展生存空间的胃口,但却让德国军方及戈培尔如获至宝,旋即向苏联境内反覆宣传,造成了苏联内部的极大混乱,相当一部分对联布政权各项政策不满的民族分子或带枪逃离前线,或干脆掀起武装暴动,破坏苏军抵抗,以至于斯大林不得不强化政治委员制度并对军队出现的逃兵实施发现即枪毙的高压政策。

受益于苏军的军心不稳,德军遂于1941年10月21日攻取了布列斯特,随后向明斯克进军。

同年10月7日至12月7日之间,德军又成功进行了基辅战役,合围苏联乌克兰第二方面军、西南方面军等部。

至此,明斯克、基辅、敖德萨等、里加、文尼察等大中城市相继落入德军手中,另有超过220万的苏军灰飞烟灭或者成为了德军的俘虏,西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大将、西方面军参谋长马兰金中将、西南方面军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第三集团军司令普申尼科夫中将、第五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少将、第十八集团军司令斯米尔洛夫中将、第十九集团军司令科涅夫中将、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彼得罗夫斯基中将在内的多名高级将官也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自戮殉国要么重伤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