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滇西战役(四)(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992 字 2个月前

1943年3月16日上午9时17分?云南保山机场刚刚从小巧的联络机钻出来的梁希贤少将一眼就看到了前来迎接自己的胡介眉和潘朔端两人,不由得含笑快步迎上去:“胡师长、孝源兄,烦扰两位老前辈亲自来接机,小弟我受宠若惊啊,实在是太客气了。”

梁希贤的姿态放得很低,但胡颐龄又如何敢在这位西北陆校第一期毕业的天子门生面前托大:“参谋长你敢飞,我和孝源兄迎一迎就不成了,我们可没有这么娇贵。”

潘朔端也道:“听说参谋长是坐联络机过来的,我和介眉兄的心都提着,不过现在好了。”

新任第九军参谋长的梁希贤听到两人这番半真不假的关切,脸上便蓄意浮上一丝的坚毅来:“李司令长官那是意外,我总不能因噎废食吧,再说了,滇缅公路现在全面拓宽,一路上堵的跟什么是的,这不也是没有办法嘛。”

梁希贤这么一说,胡、潘两人也不好多说,当即便把梁希贤迎上车。

两位师长是坐两部车来的,不过并非是舒适豪华的道奇车,也不是西北获得授权生产的菲亚特家庭用车。

更不是美军联络团带来的少数美国通用吉普车,而是德国VW82“桶车”(Kubelwagen)的西北版本“铁马”这种带着帆布敞篷的四人车灵活机动,是西北40年后从德国引进的重要项目之一。

如今已经生产了30000多辆,广泛装备于特别骑兵集群、轻装师、师及师以上指挥机关和后方各级军政单位。

梁希贤当然坐上了胡介眉的车,这倒不是因为潘朔端才刚刚从滇军系统进入西北军,是一个受到怀疑和限制使用的新人,而是因为胡颐龄是集群司令官、本次战役的指挥长,梁希贤能从他那里得到更全面的战役汇报。

“参谋长。”

果不其然,车子开动以后,知道梁希贤想问什么的胡介眉主动开口汇报道。

“目前日军在松山设立的各处据点中出大寨、黄家水井、小松山子高地、松山主峰阵地等四处外,已经全部收复,日军在战场上的遗尸有1100余具,再考虑有部分粉身碎骨的及负伤后送的,日军损失在1500人左右,此外还摧毁日军150mm榴弹炮2门、75mm山炮1门、47mm速射炮2门,缴获70mm步兵炮1门、47mm速射炮2门。”

趁着胡颐龄话中的间隔,梁希贤出言道:“胡师长,这些都是你之前已经汇报给军部的,我想知道的是日军增援部队在腾冲、龙陵之线的情况。”

既然梁希贤要听最新的东西,胡介眉也就不借机表功了:“根据空军冒险侦察的结果发现,日军在龙陵一线有3500人左右的兵力,在腾冲一线有4500人的兵力。重装备方面已经发现日军有150mm重榴弹炮和120mm重加农炮的存在,数目不详,估计总数不会少于4个中队16门。

另外日军还配备大约1个大队规模的75mm山炮、1~2个中队的150mm或120mm的迫击炮及至少12门八八式75mm防空高射炮。”

“由于我军已经切断了淘金河公路桥,所以日军在龙陵一线对我军只能实施远程炮击和小股部队试探性越河进攻,威胁还不是很大。

而在腾冲方向,日军则已经向我控制的腾北马面关、界头等地发起多次进攻,并在瓦甸、江苴及来凤山各处设置了防御堡垒。”

“现在的问题是,我军现在无法将105mm以上口径的火炮运过江去,因此,在对射中吃亏不小,一线阵地只能被迫在敌前掘进坑道以躲避日军重炮射击。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空军方面最近损失很大,铁鹰的出动数量骤降,据说应龙也快打光了,只有猴面鹰还能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支援,参谋长,我不是说没有空中支援部队就不会打仗了,但松山日军的核心堡垒连重炮直接轰击都未必能摧毁,若是有空军助战,前线的损失会小很多。”

“关于空军增援部队的问题,军部、集司都已经跟七航队沟通过了,新的战机很快会到,不过轰炸机部队提供前线支援恐怕还需要一点时间,不彻底获得制空权,恐怕空军方面也很难接受这么高的损失率。”

梁希贤无法解决空军的问题,所以反过来要求前线部队克服困难。

“求人不如求己,现阶段部队还要继续发挥不怕死的精神。”

也许觉得自己这话有些脱离基层,梁希贤便转移了话题。

“对了,前线防空的情况如何?”

胡介眉叹了口气,这才回答道:“日军暂时还没有出动过轰炸机,但很难说什么时候就派轰炸机出动了。因此,保山前指已经调动了4个12.7mm防空机关枪连和2个20mm防空炮连进驻江西各山头,但这么广阔的作战地域,只怕是杯水车薪啊。”

梁希贤也叹了口气:“前线部队的难处,军长和我也是知道的,现在的关键是怒江简易桥一日不抢通,重型武器就一日不能过江支援,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走,不去集群司令部了,先到江边上去看看。”

虽然是客随主便,但梁希贤毕竟是军参谋长,因此,胡颐龄只能命令司机朝怒江边开去。

怒江边,独立工兵第17团的工兵们正顶着火辣辣的日头汗流浃背的忙碌着,开山破石的爆破声和碎石落入江中溅起巨大水花的声音时不时的响起,与对岸传来的炮声彼此呼应,形成一段波澜壮阔的奏鸣曲。

只是梁希贤并没有被这种热火朝天的迹象所迷惑,他抓住工兵团的中校团长问道:“马团长,你告诉我,你们还要几天才能抢通怒江简易桥?”

马中校也是西北陆校生,认得梁希贤这位老学长,因此,毕恭毕敬的回答道:“请参谋长放心,半个月内一定能抢通怒江简易桥。”

“不行,我最多给你十天。”

梁希贤却不认可马中校的时间表。

“怎么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