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互有攻防(2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958 字 2个月前

不过山西日军第一军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华军晋东指挥部所属第十九军陈长捷部及第四十军李振唐部正在对阳泉、孟县、首阳、昔阳、和顺、娘子关、井陉煤矿等正太铁路沿线要点实施猛攻。

晋东南指挥部的第三十三军刘奉滨部和第三十四军傅存怀部正在对榆社、武乡、沁县、襄垣、潞安、长治各地的日伪据点实施攻击。

晋西指挥部第廿五军梁春溥部和预备第七军楚溪春部也出吕梁山对祁县至侯马间同蒲铁路沿线实施反击作战。

日军第一军麾下虽然还有第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三旅团、独立步兵第十、第十四旅团等部,但这些日军大都被全线出击的华军各部分割在同蒲铁路、正太铁路、白晋公路沿线城镇据点,自顾都不暇,根本不能抽出身来北上救援驻蒙军。

而第一军唯一的机动部队第六十九师团,如今也陷入了窘境。

没错,之前第六十九师团的进攻一直非常顺畅,一度曾击破第八军团第十二军李汉章部的层层阻击,进逼到平陆城下。

但随着第五十五军贺粹之部的加入,第六十九师团的进攻势头很快被遏制。

为了配合第八军团,华军晋南集群也出兵永济、临猗,反攻至运城城下。

得知后路有警的第六十九师团师团长三浦忠次郎中将一面命令步兵第五十九旅团旅团长松崎直人少将在运城组织抵抗。

另一方面急令前线的步兵第六十旅团旅团长国司宪太郎少将率独立步兵第82、83、86、118、119、120大队及独立山炮兵第三联队第1、第2大队及野战重炮兵第五联队第1大队等部回救运城。

可对于国司支队来说,来时容易想走就难了。

第八军团趁机穷追猛打,给予行动迟缓的日军重炮、辎重部队及断尾的日军后衞以极大的杀伤,并迫使敌一部千人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与日军大队分离后遁入夏县死守。

此后,第六十九师团依托多年在运城地区建设的碉堡工事,试图坚守运城、夏县。

晋绥集团军群遂顺势拟定了以第八军团攻击运城,吸引新绛、侯马等地日军出援,然后以晋南集群加以阻击围歼的作战计划。

只是日军在山西的兵力有限,又出于四面楚歌的境地,根本无力援助第六十九师团,只能一面向华北方面军和中国派遣军求援,一面寄希望于第六十九师团自身能守住运城地区。

迫于山西大同方面出现的危机,5月13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烟俊六大将下令将原隶属第十二军的第一一七师团调往山西。

同日,烟俊六大将又同意将驻扎在张家口周边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进驻大同一线,原防区暂时交由华北方面军直属的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守备。

5月14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决定将驻扎在天津、沧州附近的独立步兵第一旅团调往新乡、安阳一线接手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的防区,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则直扑晋城,以缓解晋东南紧张局面对华军而言,山西的情况正在好转,不过在鄂豫皖方向,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此前的5月10日,鄂豫皖战区所属第三军团迫于日军第十三军重松支队对阜阳等地的威胁,被迫从陇海线附近南撤,旋即在阜阳外围与日军展开激烈交火。

由于第三军团曾经在之前的鄂豫皖会战中遭到重创,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原有实力,因此,面对力量有限的重松支队并未取得任何优势,当然,重松支队也无力啃下兵力是己方数倍的第三军团,双方遂形成了新的对峙与鄂豫皖的分战场的情况类似,在南阳方向,日军也与形成了对峙局面。

华军南阳方面的主力是第七军,不过第七军麾下的第二零八师、第二二三师、第二四六师已经北调充当第二军的总预备队,而第七军又保留了第二零七师作为本军的预备队。

因此,实际上前线只有第二六五、二八零等2个师及中国伊斯兰同胞抗日同盟军第一军第一团来应对第三师团的攻击,彼此兵力都有限的双方因此,打个不分胜负也是正常的。

预备攻击漯河、驻马店等平汉路沿线日军据点的新黔军第廿一军也自身战力的因素被日军第卅九师团所属步兵第二三一联队第1大队、师团搜索联队骑兵中队等部所阻湘鄂巴蜀战区也在随枣走廊及江陵沙洋方面与日军形成了对峙。

日军在随枣一线投入了第五十八师团并独立步兵第十一旅团、第9野战补充队约计2万人,而为了抵御日军的进攻,华军在此投入了第十九集团军及第卅五军在内的3个军5个师,另有3个师的预备队,兵力对比达到4:1。

在江沙方向,日军仅有第十三师团1.6万人,还要守备沙市,真正投入一线的不过万余,而华军在此部署了第一军团2个军3个师及1个师的预备队,兵力上也有4:1的优势。

面对如此明显的兵力差距,日军被迫选择转入防御,华军方面也因为参战各部攻坚乏力等诸多原因无心进取,双方互相忌惮,轻易不敢转兵它处,因此,鄂西北及鄂中也陷入了僵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