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在贵阳(七)(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679 字 2个月前

一月八日晚饭后,戴季良驱车前往华夏通讯社贵阳分社,也就是西北接收的原中央通讯社进行炉边讲话的录音。

在这份以《抗战期间的建设》为名的讲话中,戴季良首先介绍了国防军铁道工程兵部队正在筹划的渝筑铁路、滇黔铁路的征地、建设过程,并以此引申出作为国防政府国策的《土地法》及《战时农牧产品征销规定》等即将在黔桂等地广泛实施的法令。

期间戴季良详细说明了均分土地及农牧产品统购统销的实施细则,并以国防政府的名义保证土地公债的收益率会跑赢战时通胀。

此外,戴季良还在讲话中以西北诸省的建设成果为例,鼓励在滇黔桂湘等西南各省的在乡地主、富农阶级在获取土地公债后积极投资工商业及购买铁路建设债券以实现转型等等。

录音一共进行了两遍,整整耗费了近两个半小时,然而还不等完工的戴季良离开通讯社,凄厉的防空警报声便响彻了起来。

尽管日军在占领桂柳之后曾多次对贵阳实施轰炸,但在西北空军及地面雷达、防空部队进驻后,贵阳的天空中已经甚少有日机的出现,因此,很明显,这百分之九十以上就是针对戴季良来的。

只是日本在贵阳的谍报组织好不容易传出了戴季良来筑的消息,但日本陆军航空兵实在是不给力。

尽管日军第二飞行团下属独立第54飞行中队装备有10架最新的四式疾风战斗机,但数量太少,并不足以掩护日军轰炸机群通过华军地面高炮及空中截击机的双重拦截,结果在还未抵达贵阳上空时,日机机群就因为损失过大而被迫撤退了。

等到防空警报解除,戴季良从防空洞里出来坐车回到行辕,时间已经是21:00以后了,但戴季良还是无法得到休息,这不,兰州转来了一封来自苏徐鲁豫皖战区的电报。

对于于学忠在电文中的申请,戴季良如是评价道:“名为请战,实则是为了扩充力量。”

然而明知道对方是另有图谋,但这个要求毕竟是有利于整个大反攻的,因此,戴季良思索片刻后只能同意道:“回电兰州军委会,同意将预备第一军王奇峰部及预备第七军霍守义部组建一个新军团的申请应该予以准许,相关人事任命可由军委会与张副主席、何副委员长商议后决定,唯,该军团组建以后,应在山东、徐海方向发起积极的进攻,打击敌伪相对薄弱的后方,以牵制、调动日伪军的力量。”

什么?戴季良对待杂牌的态度太软了?

其实之所以同意设立新军团是戴季良对东北军系统的补偿。

1944年12月7日,兰州军委会下令将驻扎滇西的东北军第四十七军与晋军第四十三军改组为云南边防军,并以第四十七军军部改编为云南保安司令部,从而变相的兼并了东北军和晋军系统各一个军,对此晋军和东北军方面都极度不满,但面对调入滇省休整的国防军第十四军及在滇的西北空军第七航空队的威慑,东北军和晋军方面最终还是接受了整编的命令。

不过在大反攻的前提下,兰州自然不能对两派逼迫的更甚,因此,才会有诸如戴季良此时的表态。

许是被于学忠的请求所启发,戴季良随后又命令道:“孙殿英及高桂滋部也可以组建一个军团,由孙来当军团长、高为副军团长,两人的军长兼职不变,该军团的参谋长由新五军的参谋长来兼任,我记得,新五军的参谋长应该是西北陆校毕业的吧。”

一旁正在记录的宋成也不是万宝全书,只能回应道:“我马上查一下。”

戴季良摆摆手:“如果新五军的军参谋长不是我们的人,那就派我们的人去当新军团的参谋长、参谋处长,总之,对于孙高两部我们必须确保有一定的掌控力,孙殿英是个小军阀,也是个明白人,相信他知道该怎么做的。”

戴季良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新五军这个番号不符合国防军的序列,这次一并改了吧,按顺序给孙殿英一个预备军的番号。”

宋成的笔还没停下,就听戴季良自问自答道:“高桂滋的第十七军似乎只辖有一个第八十四师吧?这样好了,请苏徐鲁豫皖战区把山东省保安第一师王理寰部划拨给第十七军。”

王理寰是东北军系统的,山东省保安第一师也是于学忠的嫡系部队,把这支部队派给高桂滋指挥,也算是给张学良方面一个明示,正所谓得意不可再往,否则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新主人的兰州方面有的是办法折腾散了东北军。

于学忠会不会抗命?答案自然显然是否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

第一、张学良等人并没有跟兰州彻底翻脸的本钱。

第二、王理寰部从编制不固定的地方保安部队改编成9000人编制的国防军丙种预备师并享受中央军费,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加强了东北军的力量而非进一步削弱。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以高桂滋这个小杂牌的身份来说,若没有强力外援支持是绝不可能有胆量对东北军系统的部队加以消化的。

如此一来,东北军算是白赚一个师级单位,又如何不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