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大反攻(十一)(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999 字 4个月前

“请问阁下是梁思成教授吗?”

1945年3月中旬的一天,2名中国军人陪着2名美国军官走进了梁思成在陕西工大建筑系的办公室。

“我是国防军空军少校褚子业,这位是空军中尉汤程铭,这两位是驻华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李德少校和洛克中尉。”

看着面前的中美军人,梁思成一头雾水的站了起来:“我是梁思成,你们这是?”

“梁教授。”

由于梁思成在下意识间用英语作答,因此,李德少校撇开国防军派来的陪同,直截了当的说道。

“接下来我们所说的一切都是军事秘密,您能保守这个秘密吗?”

梁思成曾在美国生活多年,自然知道洋鬼子的思维方式,因此,沉吟片刻之后,点点头道:“我想我是(贵方)值得信任的……”

李德少校于是继续道:“目前,美国陆军航空兵正在筹划和实施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听说梁教授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对中国和日本的古代建筑都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我们需要梁教授提供一份切实的名录,以便指引我们在轰炸中避开这些历史遗迹。”

听了李德少校的话,梁思成吃惊非小,埋头案首的他隐约还记得早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不久,美国就曾派出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搭载16架B-25轰炸机袭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

但梁思成并不知道杜立德轰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象征性的,此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军都没有条件组织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战略轰炸。

不过,随着美国成功研制并装备了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后,打击日本本土、削弱日本战争能力的问题便引刃而解了。

B-29轰炸机的时速达563千米/小时,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后的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当时轴心国的战斗机很少能达到此高度,即使达到也追不上它们的速度。

美军便有能力在付出较小的代价的情况下对日本实施不间断的战略轰炸。

美军的首轮使用B-29的袭击是在1944年6月15日,当时有68架B-29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九州岛的八幡钢铁厂。

不过这次攻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68架飞机中有4架未能起飞,有4架坠毁,另有6架因机件问题要在途中弃置所带的炸弹后返航,还有1架被击落,抵达日本的57架B-29中也仅有47架成功轰炸了目标区域,剩下的10架大多把炸弹丢到了次级目标区甚至日本的稻田中。

是役之后,美方检讨得失,认为成都、西安等地的机场距离日本本土也过太过遥远,由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运载燃料,因此,轰炸效果不佳。

原因找到后,美方很快更改了B-29轰炸机从华军控制区出击的既定方案,削减了驻华的B-29机群,而后部署在中国战区的少量B-29机群只对日本发动了相当有限的攻击。

当然,美方并没放弃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的初衷。

随着美军成功夺取马里亚纳群岛,B-29机群找到了最合适的出击基地。

1944年10月第七十三轰炸机联队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

1944年的11月24日,美军派出88架轰炸机空袭东京,意欲进行一次白天的精准轰炸。

飞机在10,000米高空投弹,结果只有约30架飞机找到了轰炸目标,约10%命中预定目标,只有一个飞机制造厂受了轻伤。

虽然这是自杜利特空袭东京以来美军首次轰炸东京,但10%的命中率还是让美军十分不满。

经过检讨,美方认为日本的海洋性气候导致白天云层过多,因此,不适宜采用在欧洲战场上常用的昼间精确轰炸战术,再加上日本工业与德国工业的运作方式完全不同,主要是由散布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再送到大工厂进行组装,昼间高空精确轰炸根本无法摧毁星罗棋布的小作坊,也就无法有效地打击日本军事工业。

因此,接任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的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将提出了以燃烧弹火焚日本的主张,并在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对东京采取大规模燃烧弹攻势,当晚174架B-29轰炸机在东京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Napalm)把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毁。

初战告捷更加坚定了李梅实施大规模夜间火攻的决心,于是李梅重新评估局势,提了一个重大的战术变化。

李梅决定在下次的任务中,拆除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以及弹药(只留下尾机枪手)以减轻B-29的重量,以携带更多的燃烧弹,并在5000~6000千尺的低高度间展开夜间轰炸。

引发大火来震撼日本国民,破坏散布在居民区的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的小作坊,达到彻底瘫痪日本军事工业的目的。

同时李梅还决定,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空袭时各轰炸机单独轰炸而不进行编队。

由前面的轰炸领导机首先投弹,引入目标区。

李梅的计划使已经习惯了安全的高空投弹方式的战斗机组人员疑虑重重,但在李梅的坚持下,作战方案还是得到了执行。

1945年3月9日夜间,334架B一29从关岛直扑东京,实行轮番扫地式的轰炸,投下2000余吨燃烧弹,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26.7万幢建筑物付之一炬,共炸死烧死83793人(实际死亡可能超过9万人)超过1923年9月1日东京大地震的死亡数(7.3万人)。

另有10万人被烧成重伤,100万人无家可归。

大火之后日本政府花了二十五天的时间才将烧焦的尸体清除完毕。

李梅的计划成功了,日本从此陷入了“B-29恐怖”之中,然而无差别的轰炸也将引起世人的谴责,正是考虑到道德人士的可能指责,美国方面这才派人找到了梁思成,试图以一份数量有限的保护名录来掩盖彻底摧毁日本的血腥。

不知情的梁思成考虑了一会,慷慨陈词道:“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我深恶痛绝,但是正如美国政府意识到的一样,日本的古代建筑是全人类的隗宝,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向贵方提供一份全面的文件,以便贵国保护它们。”

李德和梁思成约定了提供保护名录的时间后满意的走人了,陷入自我道德升华的中梁思成却没有注意到两位随行的中国军官的面部表情。

于是2天后,在梁思成与李德约定的前一天晚上,几个面色阴冷的军人在褚子业的引领下敲开了梁家的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