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反攻(三十四)(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618 字 1个月前

从表面上看,华军在河北即将大胜。

在津沽方向,中央集团军群即将消灭被围的日军第十五军残部。

在霸县以西、涿县以南,中央集团军群又堵住了从石门、保定方向撤出的日军3个师团又3个独立旅团的退路,一旦与正在北上的第三集团军群实现会师,那么整个日军第一军余部也将插翅难飞。

北平方向的空降第二师在粗粗控制了古都之后,以2团兵力扑向南口、得胜口一线,抢在日军驻蒙军后撤部队之前控制了南口车站及其东侧的龙虎台,导致准备撤往承德的驻蒙军被迫滞留在张垣以南的洋河谷地,进退不得,一旦光复张垣的华军第六军南下,驻蒙军须臾之间便有覆亡的危机。

然而问题并不如纸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津沽的日军还在顽抗,这就牵制住了中央集团军群5个师及相当数量的特种兵部队。

第三集团军群担心被北撤的日军打个回马枪,所以行动缓慢,导致日军第一军余部在没有后方压力的情况下,几次实施迂回作战,也钉死了中央集团军群及冀西集群至少5个师的部队。

迫于北线巨大压力之下的驻蒙军,在南口方向拼死一击,给只有轻武器的空降第二师造成了极大的伤亡,逼得中央集团军群紧急派出一个师的兵力驰援南口。

再加上护衞后方补给线及前往唐山方向阻击关东军后续增援部队的2个师,河北作战的国防军主力已经没有了任何预备队,一旦战场形势有所变化,胜利果实极可能从手中脱落。

正是鉴于河北战场紧绷的状态,兰州一方面督促第三集团军群加速北进,以配合中央集团军群合围日军第一军余部,另一方面做出了几项至关紧要的调动:

第一、命令山西方向第十五军接手阳泉方向的战事,原部署在阳泉外围的华军第四集团军群随后东调河北战场,以配合第三集团军群作战。

第二、督促济南作战的河洛集团军群加大攻击力度,以便快速解决山东问题,从而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北上增援河北作战,而在济南战事尚未彻底解决之前,先抽调2个师、1个旅及包括独立骑兵第十九集群2个装甲骑兵师在内的若干直属队北援,第六航空队也应逐步减少山东方向的作战中队数目,以便将更多力量投入到河北空域。

第三、以原晋东敌后抗敌总队、河北民军、冀西游击军、(河北)抗日救国军、冀中抗敌一总队等敌后武装组建华军第二九九师,配属冀西集群作战。

第四、改编河北敌后作战的骑兵第二师王照堃部为步兵第四二四师,并连同热南第三九八师陈国宾部组成第九十三军,以配合中央集团军群向唐山一线进军……

命令是下达了,但具体执行上却出现了问题,这不,戴季良不得不要求阎锡山予以配合:“百川兄,为了防止日军孤注一掷向沧县、德县迂回,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把最后的预备队调往河间一线了。但河北平原无比广阔,日军走不了河间一线,可以走任丘、走饶阳,一样威胁中央集团军群的后方,而济南战事正紧,河洛集团军群能给予的支援有限,所以,第四集团军群东出就有极大的意义。”

阎锡山自然听出了戴季良对孙楚所部第三集团军群行动缓慢的不满,但他有他的考虑。

在阎锡山看来,戴季良这是要彻底把晋军调出山西,一旦赵承绶部离开山西,自己对山西的影响力就将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而老巢有失的话,他也就成了没根的人了。

阎锡山以沉默回应,不得已,戴季良只能继续说道:“如果赵承绶不愿意离晋,那么就请他出任太原特别市市长吧,别佔着茅坑不拉屎了。”

阎锡山眼皮一跳,抬头看向戴季良:“主席,中央会决定由谁来接任第四集团军群?”

戴季良却答覆所问:“我个人考虑可以安排黄国梁出任河东省省长,米春霖转任天山省省长,邓宝珊调动到河北;至于黄国梁原来担任的国防部次长一职由邓晋康接手,陆军参谋次长寿明升任陆军参谋长,李汉魂接手寿明的旧职。”

阎锡山当然知道,戴季良这是在跟他吹风,只是他一时还看不清戴季良大洗牌的目的,甚至一时间怀疑起戴季良安排黄国梁回晋的目的。

没错,黄国梁是晋系的一份子,但问题是,黄并非是阎锡山的嫡系,早在民国初年两人还因为争夺晋政有过龌蹉,只不过阎锡山一直牢牢把握着省内军政,才最终使得走投无路的黄国梁屈居旗下。

如今,是不是黄投靠了戴季良了?还是这仅仅是西北的分化之计?

阎锡山有心否定戴季良的安排,但他很快清醒过来,没错,他根本无力阻止戴季良的决定,所以,只能使出一招拖延之计来:“这几年雪覃兄在河北做的还是不错的,让米春霖去河北,主席怎么安排赵雪覃呢?”

戴季良笑道:“此河北非彼河北也。”

看到阎锡山茫然无解的样子,戴季良暗自冷笑一声,这才开口解释道:“中央考虑将原河南省在黄河以北的各县,以及山东省在黄河以北的各县并冀南、冀东南一部分组成新省,新省将延续河北省的旧称,至于冀中、冀西,以及北平周边地区将归于新设的燕南省,赵雪覃会继续留任燕南省省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