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能让兰州满意的话,我们的时间只怕是不多了。”
“能不能打掉这支冒进的孤军?”
中常委、代理宣传部部长潘公展咬牙切齿的说道。
“只有展现了我们的力量,兰州才不会步步紧逼,才会给我们缓颊的时间。”
“很困难,要知道,与国军相比,国防军的火力极其强大。”
黄埔军校教员出身的代理参谋本部参谋长王启江直言不讳的说道。
“因此,真要打掉这支部队的话,非得用上全力不可。而且强吃的话,损失一定小不了,更要考虑到一旦激怒了兰州方面,只怕会有更多的部队源源不断的调入江西战场。”
王启江的暗示已经很明确了,在这个神器易主的时刻,任何有心与新政权讨价还价的军事主官都会死死把握住手头上的这点实力,因此,当攻击国防军先遣集群的命令下达后,会有多少部队坚定不移的执行还存问题。
至于真的打掉这支先头部队后,可能面临的报复,更是让与会者们不寒而栗。
“打不得,让也让不得,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中常委、江西国民政府秘书长张道藩焦虑的发泄道。
“怎么办?不说话是不行的,今天务必要拿出一个可行的意见来。”
与会的参谋本部次长罗卓英斟酌了半天,提出一个建议来:“跟国防军作战,下面的弟兄们估计是不愿意的,但束手就擒也是不可取的,想躲也是无路可逃的,既然如此,倒不如选一条死里求活的路来。”
坐在一边闷声不响的熊式辉饶有兴趣地问道:“死里求活,说说看。”
罗卓英挺直了腰杆,一字一顿的回答道:“两个方案,一是攻打九江,二是攻打浮梁。”
罗卓英随后解释道:“九江日军为第一三二师团,是一支二四制的丙种师团,火力不足,战斗力也较弱,我军以十倍攻之,一定能顺利得手。
浮梁方向的日军是第一六零师团一部,一六零师团虽然是一支三联队的野战师团,但据说在海运来中国的路上,遭到美军潜艇伏击,损失很大,再加上其承担整个皖南、赣东北的防务,因此,力量分散,也不是不能解决的。”
“赣西北位于日军三大主力军团的交汇之处,日军又能利用长江航道进行快速增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攻打九江的看易实难,且夺取九江后的回旋余地较小;相反,夺取赣东北,我们还可以窥视皖南。”
罗卓英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室内回响着。
“怎么选择,由中央决断,但不管是攻打九江还是攻打浮梁一线,都是在与日寇作战,兰州绝不敢在这个时候过分进逼。”
代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顾祝同质问道:“攻打浮梁,日军就不会从皖南增援吗?”
“就算第一六零师团全军而来,我们也有一定的把握消灭他们。”
罗卓英自我调侃道。
“哀兵必胜,我们不就是那支哀兵吗?”
调侃完之后,罗卓英接着道。
“至于江南的日军会不会进一步增援赣东北,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毕竟国防军在江北压着三个乙等集团军群40几万人马,日本人要防着他们渡江南下。”
在军统叛变、中统瓦解的情况下,罗卓英能收集到如此准确的情报已经实属不易了,但他却没料到,他的话刚说完,就有几个中执委级别的国民党大员在台面下窃窃私语:“就算收复了赣东北又能如何,无非是晚死两天。再说了,现在的形势变成了我们替西北开道,我们白白损失了人力物力,结果最终还是要便宜兰州。”
“可不打赣东北,我们连缓颊的时间都没有,如何能争取最好的结果。”
边上有人哀叹道。
“但愿西北能认可我们的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