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鼎的叛乱还没有达到高潮就被兰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灭在萌芽状态中了,因此,并未造成平汉路南线战场的混乱。
相反,由于担心被破罐子破摔的刘和鼎在最高军事法庭上把一众晋军高层都牵扯进来,最终让兰州借刘和鼎之手动摇晋系根基,所以在接到刘和鼎被押往兰州的消息后,阎锡山便主动拜见了戴季良。
随后,与戴季良达成默契的阎锡山接连致电第三集团军群司令官孙楚,要求加大在平汉路南线的攻势,配合国防军冀中、冀西集群合力围歼日军第一军残部……
河北战事没有遭遇到变量,但乘日军发动第二次皖中战役的机会在江南实施小规模反攻的万耀煌、陈仪两部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然,两部并非遭到了日伪军的反扑。
事实上,第二次皖中战役虽然结束,但由于日军还要继续维持部分江北城市及在鄱(赣)东北预防江西国民政府军的进攻。
因此,并未增加苏南浙北浙东等地的驻军,也没有加拨弹药充实武备的迹象,所以日军只能继续执行保证重点城市、维护沪宁、沪杭、杭甬铁路要点的龟缩政策,自然顾不上那些相对偏远的地区。
而南京伪国民政府方面在日本必然失败的现状面前也已经陷入了瘫痪状态,大大小小的各路汉奸都在想办法给自己找退路,这个时候也不可能有谁不开眼的找万耀煌和陈仪的麻烦。
那么万、陈两部的麻烦来自哪里呢?共产党!
具体来说,就是撤出江北、苏北根据地后的原第卅九集团军陈毅部各江南挺进纵队。
据后来公开的资料来判断,当时共产党江南挺进纵队共有6个总队,其中一总队活跃在沪宁铁路东侧的扬中、丹阳、江阴、沙洲、常熟、太仓等地。
二总队活跃在茅山、石臼湖、固城湖、丹阳湖及金坛、溧水、高淳、溧阳等地。
三总队深入天目山地区,控制了浙北的安吉、德清、临安及皖南宁国等地。
四总队活跃在宁绍之间,力量最为单薄,系原来四明山游击队改编而成。
五总队活跃在太湖东翼及沪杭铁路两侧的青浦、松江、奉贤、吴江、海盐、海宁、平湖、乍浦等地,其所属的游击支队甚至出现在上海外围的川沙、嘉定等地。
六总队跑得最远,在淳安、建德、开化、婺源等地建立了游击区……
可以说,万耀煌、陈仪两人一觉醒来,就发现无论是在苏南、浙北的鱼米之乡还是在浙西皖南赣东北的贫瘠山区,共产党武装都已经与江南华军形成了全面竞争的关系。
如果说,被迫从江北撤出的共产党接受教训,从此积极开展对日作战并接受国防军江南前指的指挥的话,万耀煌、陈仪也就最多抱怨对方虎口夺食,从自己嘴裏抢夺胜利果实。
但现实却是,共产党虽然在日军力所不及之处从伪军手中夺取、接受了部分所谓的根据地、游击区,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打的万、陈两部的主意。
这不,前脚万耀煌从鬼子手里收复了溧阳、宜兴、郎溪三座县城,随即就遭到江南挺进纵队二总队的攻击,万耀煌前后损失近4000人,三座县城却得而复失。
而江南挺进三总队更是赶走了陈仪任命的安吉等县县长,自设政府、自收税费,俨然一副国中之国的架势。
面对万、陈两人雪片一样的告急电报,兰州一方面命令两部集中力量,自行还击,另一方面不得不联络周佛海等人,试图通过另一条战线给予共产党重大打击……
“参谋长阁下,南京国民政府方面请求再次进行清乡。”
“清乡?”
看着面前的兼任上海陆军部长的派遣军副参谋长川本芳太郎少将,中国派遣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一口拒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