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反攻(五十五)(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554 字 5个月前

1945年8月1日,在前有阻军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逐渐被压缩在延庆盆地内的日军第一一八师团、独立混成第一三二旅团残部在粮弹即将耗尽前,被迫放弃火炮、装甲列车等重型武器,仅携带机步枪等轻型武器和数量极其有限的粮水等物资,狼狈不堪的遁入燕山深处。

这股不足4000人的驻蒙军残余力量能否闯出燕山深处的原始森林,进而抢在华军主力之前,顺利的抵达承德,还是个未知数,但好歹还算是有另外的选择机会。

但对于被围困在天津周边的日军第十五军残部,以及被分割包围在涿州附近日军第一军余部来说,连冒险一搏的机会都不存在,只能靠着小身板在华军惊涛骇浪般的攻势下苦苦支撑。

当然,对于日军第一军和第十五军来说,窘迫程度还是不同的。

由于日军在天津地区经营多年,拥有坚固的城防工事和相对充裕的物资储备,因此,在面临国防军中央集团军群进攻时,日军第十五军残部还算比较从容。

相反,日军第一军一开始便脱离了石门、正定一线的即设阵地,接着又被迫沿着平汉路来回调动,最后又因为向东、向北突围不成消耗了极大的力量,最终在遭到华军分割包围后,彻底失去了反击的能力……

“刚刚接到马康的电报。”

位于保定城的第三集团军群司令部内,刚刚升任大将军衔的孙楚与匆匆报到的第五军团长楚溪春如是说到。

“鉴于关东军在冀东方向的凶狠反扑,单凭冀东集群和第九十三军的力量,无法抵御日军的进攻,所以国防军冀中、冀西两大集群,将很快从平汉路战场东调,围歼日军第一军的重任,就完全落到了我们身上。”

楚溪春闻言,顿时一个激灵:“司令官,我初来乍到,还不知道涿(州)北的日军,现在是怎么个情况。”

曾经一度担任过第卅五军副军长的第三集团军群副参谋长马延守中将介绍道:

“根据国防军的通报及我们自身的遭遇,现在确认第六十二师团尚有3个相对完整的独立警备步兵大队及1个由其余5个独立警备步兵大队的残余力量拼凑的集成大队。

第六十五师团还有2个相对完整的独立步兵大队。

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和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加起来还有4个独立步兵大队。

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的力量相对强一点,大致还有3个步兵大队。

力量最强的是后调来平汉路的第三二零师团,该师团大约还保有5个多步兵大队的兵力。

再加上一些工兵、辎重兵、骑兵、通讯兵等特种兵单位,包围圈内的日军差不多还剩下二万挂零。”

楚溪春眼睛眨了眨,追问道:“火炮呢?日军还有多少特种兵?”

马延守回答道:“根据空军方面转来的侦查报告显示,包围圈内的日军各部大约还剩下2~3辆战车、装甲车,大约15门左右的75mm口径以上火炮,迫击炮和速射炮的数量无法确定,但数量也不会人太多。”

不待楚溪春回应,马延守又自我分析道:“第六军团、第七军团虽几经战损没有充分补充,但目前还有6万多人,75mm山野炮近100门,各型迫击炮近300门,兵力上有三倍以上的优势,火炮更是有6倍以上的优势。”

注意到孙楚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楚溪春微微沉吟了片刻,报了一个数字:“五军团离省时补充过一次,目前有5万人,75mm口径山野炮60门,各口径迫击炮总计200余门。”

马延守一拍巴掌:“那就是至少5倍的兵力优势和8倍的火力优势了。”

楚溪春犹豫道:“但我们缺乏足够的运输工具,后方的物资供应有限,如果一时半会无法攻剋日军的阵地,就会完全陷入被动的境地。”

“平汉、平绥、正太三条干线一时贯通不了是事实,兰州的物资供应向国防军倾斜也是可以预见的。”

孙楚的目光中含着一丝的忧患。

“不过,我跟总理通过电话了,抗战胜利指日可待了,为了保证战后,我们有必要获得一次可以称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