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时任枢密院议长的平沼骐一郎的个人经历完全是屌丝立志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典范。
年轻时候的平沼因为出身下级藩士家庭,结果在向华族(贵族)家庭的少女示爱时被无情的拒绝,因此,蒙生了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于是终生未娶的他在当检察官的时候通过大逆事件和时任首相的桂太郎及陆军势力搭上了线,又在西门子事件中通过包庇山本权兵衞、斋藤实等海军高层,得到了海军的青睐,最终受推荐当上了贵族院议员、枢密院顾问、枢密院副议长、枢密院议长乃至内阁总理大臣,并受封为男爵。
早在1924年,平沼骐一郎就创立一个国家主义和国粹主义的右翼团体国本社。
在平沼影响下,日本司法界的原嘉道、铃木喜三郎、山冈万之助,内务官僚后藤文夫,海军界的加藤宽治、末次信正,陆军界的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小矶国昭等人都汇聚在他的旗下,这些人大多是狂热鼓吹扩张主义的军国主义分子,尤其是陆海军人物,后来都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骨干成员,平沼也由此成为了日本法西斯的精神教父。
可是这个所谓的日本法西斯的精神教父,在军部眼里不过是在自家豢养的一条走狗而已,衝着外界狂吠是被允许的,但要回过头来衝着主人张牙舞爪,那绝对是会被打断一条腿的。
因此,当看着脸色苍白的平沼骐一郎出现在自己面前躬身不语时,天皇裕仁就已经明白了最后的结果,对此,裕仁不由得恼羞成怒的吼叫道:“军部,这是要毁灭皇国吗?”
话虽如此,但裕仁分明记得当年二二六兵变时的情况,对于军部可能策动的叛乱有所担心:“近衞师团还靠得住吗?”
昭和天皇提到的近衞师团,其实指的是第一近衞师团。
45年的时候,近衞师团一共编制有3个师团,其中第二近衞师团远在苏门答腊,44年年中才开始组建的第三近衞师团虽然一样驻扎在东京地区,但至今还是一个空壳,只有负责皇宫守衞的第一近衞师团兵强马壮,拥有关键时候改变日本政局的力量。
德川义宽答覆道:“森师团长是个忠于职守的人,他已经答应全力约束部队。”
裕仁微微松了口气,但很快脸色凝重起来:“陆军高层大多数还是忠君体国的,但青年军人是无法理喻的,希望森赳能妥善的约束。”
说到这,裕仁蹇着眉头思索了片刻,有气无力的得出一个结论:“军部这边不能逼得太急了,所以还是要以说服为主,但外务省要盯紧了独国的形势,决不能让日本成为最后的众矢之的,相信,军部也是不希望看到日本彻底陆沉的……”
无法说服的除了顽固的军部以外,还有美国政府。
这不,接替病逝的陈友仁担任国防政府外交部长的莫德惠,一脸沮丧的向戴季良报告道:“美方同意修改《商约》的第十七项条款的部分内容,即此方船舶可以在彼方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其人员和物品有经由最便捷之途径通过彼方领土的自由。
此方船舶包括军舰在内,可以在遇到任何危险时,开入彼方对外国商务或航业不开放之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这一条,不过所修正的内容仅是限定了军用舰船即便在遭遇危险时,也不得轻易驶入彼此内河。除此之外,在其余各条上,美方并无退让的意思。”
戴季良听罢,宽容的笑了笑:“人家有核子武器吗?摧城毁国,当然是一副霸主的嘴脸,再说了,人家也投资了我们不少,现在收利息的时候,又怎么可能客气了。”
一边说,戴季良一边让外交部的几个人都坐下,然后拿起《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正本,仔细的阅读起来,一边读一边跟莫德惠等人交流道:“目前争议比较大的有哪几条?”
“双方矛盾主要集中在第十条和第十二条。”
负责中美《商约》谈判的王宠惠在莫德惠的示意下回复道。
“第十条是两国中的任意一方如将采矿权、内河航行权或沿海贸易权给予他国,对方按最惠国待遇享受;第十二条是一方政府实行管制国际支付,独占或专卖时,对方应享受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
外交部条约司司长郭泰祺补充道:“第二十二条,关于美国继续限制中国移民入境的问题上,我们与美方之间也有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