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胜利日(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614 字 2个月前

东京时间1945年9月30日上午9时17分,受苏联政府委托,瑞士驻日大使向日本政府转交了苏联对日宣战的国书,仅仅15分钟之后,苏军的炮弹便落在了库页岛50度线以南的日军阵地,几乎同时位于勘察加半岛上的苏军重炮阵地也开始向占守岛方向实施炮击。

虽然由于斯大林的干涉及日军屯古要塞异常坚固等原因,作战初期,苏军在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方向都未有明显的进展,但日苏开战这一事实,还是给了日本军政高层以极大的冲击。

此前因为满洲战局日非、美军还有可能继续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等各种噩耗而坐立不宁的昭和天皇更是夜不能寐,生怕盟国在胜利在即的前景下由默认保留天皇制度改为坚定的废止天皇制度,进而在自己皇权落地的同时还会被盟国抓上审判席,于是他亲自出马,强行压制了军部死硬派决不投降的主张。

正是在昭和天皇近乎强迫的压力下,日本政府通过了向盟军乞和的决定。

尽管因此,引发了近衞师团下层官兵的暴乱,但在兵变平息之后,昭和天皇玉音宣读的《停战诏书》还是在东京时间10月2日的上午9时正向全体日本国民做了播报。

赢了,从卢沟桥算起,八年,从东北沦陷算起,十四年,付出了惨痛代价的中国军民终于获得了胜利。

消息传来,从北平到柳州,从伊犁到海州,整个中国沸腾了。

戴季良也第一时间在电台里向全国军民發表讲话道:“伟大而坚毅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而奋勇作战的中国军队,这是一个令人激动万分的时刻,我们胜利了……

欢呼吧、骄傲吧,觉醒的中国人民已经重新站回了世界之巅……

不过请允许我在这裏给大家泼一下冷水,战争是胜利了,但战争的疮痍并没有因此,消失,在过去的八年、在过去的十四年中,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着手恢复家园,实施重建……除了经济要重建外,政治也要重建,国内的党派对立,乃至武装割据的局面要彻底解决。

为此我宣布,国防政府立刻改组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施三年过渡期。

在这三年过渡期内,我们要重建民主政治、组织国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三年后准时进行全国大选,实施普遍宪政……

全国军民同胞们,新的时代已经降临了,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因此,努力吧,我相信光荣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为民族的复兴、光辉的未来,团结起来,一起大步前进!中国人民万岁!国防军万岁!”

离开播音室的戴季良,第一时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包括张学良、阎锡山、张宾南、张自力、黄绍竑等最高国防会议的成员们都已经等候着了,见到这些同样喜笑颜开的军政大员们,戴季良的表情未免有些格外的凝重。

“诸位,现在还不是马放南山的时候。”

戴季良严肃的指出道。

“现在的局面十分紧张,受降、接收、复员,以及在新光复地区推行《土地法》、将大后方的工业回迁,都是极端繁琐细致的工作。”

说到这,戴季良从副官手中接过一份目录来,逐一说明道。

“为了适应目前的形势,临时政府再留在兰州便有些调度不灵了,所以,阎总理,政府部门的迁移要立刻实施,国防军已经在洛阳建筑了大量的办公楼,从现在开始,我只能给你4个月的时间,明年春节前,政府工作人员及家属一定要完成动迁。”

是的,戴季良最终选择的首都既不是北平,也不是南京,更不是他经营多年的老巢西安,而是洛阳,这当然与戴季良重新划分各省行政区的决定有关,是削弱省权,强化中央集权的一部分。

对此,无从左右戴季良决定的阎锡山只能顺水推舟:“请主席放心,政府方面已经做了妥善的计划表,一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迁都计划。”

戴季良衝着阎锡山点了点头:“阎总理,除了迁都之外,政府还要加强与联合国善后与救济总署的沟通,光复区急需要大量的粮食和救援物资,特别是湘粤桂地区,有报告显示,如果不妥善处置,将会是一个空前的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