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的报告显示,中国人的战车部队大致是以营、团规模配属给步兵师作战的,其运用技巧相当的落后,某种程度上只相当于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军队的水平。
当然,中国人同样也编列了一些所谓的突击炮部队,用于反坦克作战,但突击炮只是一种防御性的武器,中国人拥有的数量也相当有限,因此,基本上可以判定,在即将发起的全面进攻中,中国军队是无法阻挡红军的坦克洪流的。”
虽然红旗蒙古方面军参谋长特罗岑科中将语气激昂,但特意从赤塔飞抵乌兰巴托参加军事会议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却并未动容,反而指着面前的报告吹毛求疵道:“根据K.G.伊诺维里奇中将同志的报告,中国人还大量装备有轻型装甲车辆,步兵也拥有美制巴祖卡火箭筒等近距离反坦克武器,对此,我希望红旗蒙古方面军的同志们提高警惕。”
红旗蒙古方面军情报处处长C.Ф.帕柳森金上校接口道:“最高统帅部代表同志,中国人的轻型装甲车或许在阻挡红军步兵行动时有一定的作用。
但这些轻型车辆装甲单薄,不但红军装备的76.2mm反坦克炮和85mm反坦克炮能在较远的距离上实现摧毁,就连红军已经开始逐步淘汰的45mm反坦克炮也能对其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并不能承担起阻挡红旗蒙古方面军前进的责任。
至于中国人拥有的巴祖卡火箭筒,则只能在30~50米内对红军主力坦克的侧装甲、后部装甲造成威胁。
因此,或许能在城市巷战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空旷的蒙古荒漠上,中国人很难有靠得这么近的机会。”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显然明白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挑刺的原因,因此,他也顺着对方的心思问道:“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的报告也显示,中国人连续两晚上实施夜袭,并成功渗透到红军防御阵地前,使用巴祖卡等武器对机枪堡、坦克等火力点实施攻击,那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我们又怎么能避免中国人使用同样的手段呢?”
特罗岑科中将回应道:“夜袭多半是处于进攻状态的部队为了避免在昼间攻击对方坚固防御阵地造成巨大伤亡而采取的一种相对灵活的攻击手段,但在面对完善的防御体系时,夜袭通常不会取得很大的成果,更何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红旗蒙古方面军是处在进攻状态,运动状态,中国军队是很难有机会实施夜袭作战的,即便中国人真的实施了夜袭作战,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他们会脱离坚固的防御阵地。”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根据红军总情报部从美军获得的情报,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军队曾多次对美军地面部队实施夜袭作战,其中大部分正如特罗岑科中将刚刚所说的,日军在脱离坚固防御阵地后,遭到毁灭性打击,但小部分成功战例还是造成了美军的极大伤亡,因此,红军要吸取美军的失败经验,加强对中国军队夜袭的防御,加强后方炮兵阵地及后勤兵站的保护。”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话,就是命令,不管内心接受不接受,自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以下的红旗蒙古方面军与会的指挥官们纷纷点头称是,于是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这才说道:“马利诺夫斯基同志,请继续下一部分的汇报吧。”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站了起来,走到悬挂在房间墙壁上的大幅军事地图前,用指挥棒指点道:“虽然第36集团军、第2步兵军、第32筑垒地域、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未能在西部地区取得明显的战果,并损失了相当一部分力量,但却有效的牵制了西部的中国军队,使其不能对红旗蒙古方面军的侧翼造成进一步的威胁。”
“目前步兵第66师已经进驻塔木尔查格布拉克和马塔德、步兵第264师已经进驻扎尔加兰图和布尔根、步兵第363师布置在乔巴山和恩格尔山达,第8筑垒地域在比鲁塔、第109筑垒地域在古尔班扎加勒,刚刚由第36集团军改隶第35集团军的第31筑垒地域则布置在额尔德尼查干一线。”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手中的指挥棒在呼伦贝尔的西边画了一个圈。
“以上述城镇、苏木为依托,第35集团军已经构筑起完善的边防工事,完全可以阻击中国军队对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地区的进犯,必要时还可以使用配属该集团军的坦克第214旅及集团军直属的加农炮旅对中国境内实施反击作战。”
“第15集团军、第39集团军、第36集团军的剩余部队、第10机械化军、第5独立骑兵军等方面军主力部队目前集结在乌兰巴托以南的宗莫德、纳来哈、温都尔汗、巴彦、巴彦巴腊图、达尔汉、乔仑、德勒格尔楚格图、必鲁特等地,而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依照斯大林同志的指示,根据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具体情况,选择即将到来的大进攻的主攻方向。”
被斯大林强拧着违背自己的初心,这对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因此,尽管心中仍有块垒,但至少在脸上是一点也看不出有怨言的。
“由于整个方面军的物资储备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决定了红旗蒙古方面军的主攻方向只能选择在楚格图鄂博和赛音山达两地中选择一处,那么怎么选择,就非常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