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近衞步兵第27师、步兵第34师等10余万苏军地面部队包围在赛音山达一线的中国军队系中央集团军群所属中国伊斯兰同胞抗日同盟军第一军(3个旅6个团)及骑兵混成第三集群所属第十八突击炮作战群、第十七机动搜索队,独立炮兵第八集群的3个105mm加农炮营和3个155mm榴弹炮营,独立炮兵第卅二集群的1个150mm重迫击炮营,独立防空兵第87营等5个防空营,独立工兵第一二八团和独立工兵第四九五团,中央集团军群直属第一曳马运输旅,2个兵器维修站、3个野战医院、2个兽医站、联勤司令部赛音山达前线兵站及若干来不及撤退的空军地勤人员,合计总兵力约5万余人,装备有三号战车44辆、105mm加农炮54门、155mm榴弹炮36门、75mm速射加农炮54门、37mm战防炮和82mm无后坐力炮54门、150mm重迫击炮18门、82mm迫击炮162门、88mm高射炮12门、40mm高射炮和20mm高射炮各36门、12.7mm高射机枪108挺,其余轻重机关枪1500余挺……
从中国军队的装备史来看,属于国防军嫡系的赛音山达集群已经算是武装到了牙齿,可跟苏军布置在赛音山达周围的1000门火炮、火箭炮来说,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而且更加让包围圈内的赛音山达集群雪上加霜的是,赛音山达虽然位于昔日清廷送公主和亲蒙古的主要通道公主道上,水土条件相对较好,但这一地区地势相对平缓,林木稀疏,以草原为主,缺乏必要的木材和成型石材,无法就地利用建材构筑工事,国防军运力也并不充裕,军械弹药和粮食又占去了其中的大宗,导致后方运输上来的钢筋水泥总量是不足的,无法在赛音山达一线构筑起足够数量的永备工事。
说起来,赛音山达周边的作战环境其实跟北非战场极其相似,因此,赛音山达集群并没有修筑起连贯一线的防御阵地,而是因地制宜的设置了大面积的雷场,在雷场的各条通道处,建立了以炮兵阵地和反战车壕沟为核心的环形阵地。
这些阵地以少数地下藏兵、藏炮隧道为核心,留置多处出口和预备阵地,并加以伪装网精心修饰,以达到有效躲避苏军空中打击的目的,当然面对苏军排山倒海的炮击,只要不直接命中问题也不大……
总的来说,赛音山达周边的防御体系或许还达不到英德军队在托卜鲁克、突尼斯的防御水准,但依旧是相对周密的,因此,在苏军完成合围后的第一波打击中,损失不大,仅仅丢失了若干突出的外围阵地,只是包围圈内的华军也缺乏突围所必要的装甲力量,再加上接到上级下达的“节省军力、长期坚持”的命令,所以才没有针尖对麦芒的给苏军以坚决回击。
从苏军的角度来说,在8月6日苏军成功阻击扎乌门德-额仁集群对额尔根·额尔德尼发起的解围之前,苏军虽然包围了赛音山达,但并没有发起全面的攻势,仅以部分旅、团对赛音山达的防御体系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
等到8月7日之后,苏军高层确认华军在短时间内无法再度发起大规模解围战后,为了解放赛音山达、额尔根·额尔德尼、东巴彦等地堆积的滞留兵力,苏军第39集团军各部才发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进攻。
鉴于额尔根·额尔德尼方向的俄军总兵力只有3个步兵师和第10机械化军的7个摩托化步兵营,东巴彦方向的苏军总兵力仅有1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又1个筑垒地域,因此,虽然两处的苏军都只占有相对优势。
额尔根·额尔德尼的华军为步兵第二八零师和突击骑兵第三师、机动骑兵第六师、第三混成骑兵集群所属第十七炮兵团、第三混成骑兵集群维修营,独立炮兵第八集群的2个105mm加农炮营和1个155mm榴弹炮营,独立炮兵第卅二集群的1个150mm重迫击炮营,独立防空兵第217营等4个防空营,独立工兵第卅八团,中央集团军群直属第二曳马运输旅等4万余人。
东巴彦守军为机动骑兵第五师、第三混成骑兵集群所属第十七汽车团和第十七防空炮团、独立炮兵第八集群的1个105mm加农炮营,独立炮兵第卅二集群的1个150mm重步兵炮营,独立防空第652营,独立工兵第四零五团等部万余人。
且优势不大,只是靠着横亘在额尔德尼与扎乌门德之间的苏军坦克部队的阻拦才勉强实现了对两地的封锁,因此,苏军唯一能着眼的也就只有赛音山达一线了。
既然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是如此的重要,苏军自然不能不倾注全力,于是从1946年8月8日开始,苏军便首先对赛音山达包围圈内的华军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
苏军调动刚刚补充完整的轰炸航空兵第19、53、57、83、254师和强击航空兵第96、119、174、253师,以及远程航空兵第33、55师近800余架轰炸机、远程轰炸机、强击机在歼击航空兵第29、31、87、96、112、137、154、281师近900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对赛音山达及额尔根·额尔德尼一线实施了狂轰滥炸,两地华军防空炮火顽强抵抗,几乎以全灭的代价击落击伤俄军轰炸机、强击机30余架、俯冲扫射的战斗机20余架。
就在地面高射炮兵浴血奋战的同时,中国空军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援,400余名德国雇佣兵在粗粗掌握了美制P-47/51战斗机和国产应龙/天龙系列驱逐机后与华军航空机师一起驰骋蓝天。
在连续一周的大规模空战中,华军以前后损失240余架各型战斗机/驱逐机、180名机师的代价,击落击伤苏军轰炸机、远程轰炸机、强击机220余架,战斗机140余架,大大削弱了苏军第10空军集团军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