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杜鲁门胜选(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2078 字 4个月前

尼赫鲁寄希望于杜威上台后与美国政府缓和关系,进而使得美国政府放弃对德干邦联、泰米尔共和国的支持,以便刚刚由自治领升格为共和国的印度政府能完成统一的艰巨任务。

但问题是尼赫鲁不是戴季良一样的时空穿越者,因此,看不清历史的迷雾,结果自然是押错了宝。

当然喽,这也不能怪尼赫鲁没有眼光,事实上1948年美国大选的结果看起来已经是铁板钉钉的,因此,就连美国国内的舆论也不看好杜鲁门,更不要说尼赫鲁这个外国人了。

是的,自1946年中期选举以后,每一次民意测验都显示,如果杜鲁门竞选连任,无论面对哪个对手,都必败无疑。

1948年9月,距离大选还有两个月,他的支持率只有可怜的32%。

三大民意调查机构——罗珀、盖洛普和克罗斯利——都看好杜威(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轻松获胜。

报纸也持相同意见。

10月11日出版的《新闻周刊》报道,50名专业政治评论员一致预言杜威将胜。

10月31日,纽约时报發表历时一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杜威将在29个州获胜,杜鲁门仅能拿下11个州。

11月2日,投票日当晚,《芝加哥论坛报》没等投票结果出来,就印刷了第二天的报纸,头条赫然写着:“杜威击败杜鲁门”。

然而,就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杜鲁门最终竟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杜威,创造了总统大选历史上最令人吃惊的逆转,让此前一直看衰他的报纸和民意调查机构颜面扫地。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11月4日,杜鲁门胜利返回华盛顿当天,《华盛顿邮报》挂出一幅标语:“总统先生,你什么时候把老乌鸦这道菜端出来,我们便准备什么时候来吃。”(注:美国俚语“Eat crow”吃老乌鸦意为被迫承认错误)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杜鲁门创造了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逆转?

首先,当时各大民调机构所做的民意调查并非是尽善尽美毫无瑕疵的,甚至可以说是只是一张简单粗糙的问卷,因此,杜威的优势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大,杜鲁门的情况也没有那么悲观。

而且到大选前夕的时候,杜鲁门的支持率虽然落后于杜威,但数字已经从两个月前的32%激增至44%,显示他正在赢得摇摆选民的支持。

密歇根大学日后在调查发现,投给杜鲁门的选民中,有14%的人在竞选的最后两周才决定投他票,盖洛普和罗珀两大民调机构后来的调查也显示类似的现象,这说明杜鲁门赢在了最后一英里。

其次,与罗斯福相比,人们很容易看轻杜鲁门。

罗斯福出身名门,在东部受过精英教育,气质慑人,连竞争对手都说,他具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神奇魅力。

相形之下,杜鲁门毫不起眼,这个平凡的密苏里农民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注:杜鲁门是最后一位没有大学学历的美国总统)他身材中等,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的眼镜,貌不惊人,又缺乏雄辩的演讲能力,念起稿来平铺直叙,波澜不兴。

回答记者的提问,总是简单到无趣,Yes或NO,从不像罗斯福那样迂回而引经据典,他似乎也不懂得何为总统修养,只因女儿的歌唱演出受到批评,就写信给批评者咆哮一番,沦为笑柄。

在外界看来,杜鲁门就是个平庸但幸运的临时工,沃尔特·李普曼干脆直接地说,杜鲁门就是个笑话。

但问题是,杜鲁门并没有外界所认为的那么无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二战中杜鲁门主持的杜鲁门委员会的表现就曾得到《时代》周刊、《圣路易斯加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一致赞扬,《展望》杂志组织在对华盛顿记者进行的民意测验中就曾将杜鲁门评选为(华府最高层中)10位对战争努力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之一。

由此可见,杜鲁门身上的某种标志性形象遮蔽了外界对其内质的判断。

而且杜鲁门也没有能够获得足够的党内支持。

早在1946年中期选举前夕,杜鲁门的支持率从战时的超过80%暴跌至不足40%,民主党人就已对他失去了信心。

党主席罗伯特·汉尼根居然劝他不要在选举活动上露面,以免打击士气。

杜鲁门无可奈何,只好每天窝在白宫,让英国画家弗兰克·索尔兹伯里给他画肖像,或者听收音机转播圣路易斯红雀对波士顿红袜的世界大赛。

1947年底,印第安纳州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成员弗兰克·麦克海尔给杜鲁门写信,向其保证,明年一定站在民主党阵营一边。

杜鲁门竟回复:“难得收到像你这样友善而体贴的来信。”

可见他在党内人气之低落。

甚至到1948年7月民主党全国大会之前,杜鲁门都不一定能够得到总统候选人提名。

詹姆斯·罗斯福一直纠结党内的一众大佬,鼓吹党派偏向未明的艾森豪威尔为最佳候选人。

直到艾森豪尔發表公开声明,表示无意参与任何公职竞选,他们又转而支持最高法院法官威廉·道格拉斯。

好笑的是,四年之后,艾森豪威尔却代表共和党角逐总统大选。

杜鲁门的传记作者大衞·麦考罗后来据此写道:“从没有一位在职总统,包括胡佛,会在党内受到如此嫌弃。”

除了缺乏党内支持,民主党的分裂也让人感到杜鲁门前途不妙。

先是左翼的亨利·华莱士宣布另组进步党,参加总统大选。

接着,由于不满杜鲁门的民权政策,右翼保守的南方民主党人也宣布退党,并推举瑟蒙德为总统候选人。

如果没有分裂,这两派势力都能为杜鲁门争取数百万的选票。

不过,曾经在1940年参议院选举中孤军奋战,最终取胜的杜鲁门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各种质疑而放弃拼搏,事实上早在1947年,杜鲁门就已经进入了临战状态。

1947年秋,杜鲁门依照幕僚提供的竞选方案,杜鲁门开始有意识地塑造对抗反动无能的国会的进步形象。

这并不难,他向来是罗斯福新政的拥护者,倾向进步主义,对改善民权和民生有着极大的热情。

他一份接一份地往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递交法案,内容从建立全国医保体系到提高最低工资,从大规模建造住房计划到促进种族平等,全是延续罗斯福新政的进步主义政策。

共和党人自然深恶痛绝,一概置之不理。

共和党大佬塔夫脱简直气炸了肚子,说这比新政还要新政。

连民主党在国会的领袖乔·马丁都觉得杜鲁门过了头。

接着,为了改善杜鲁门的公众演讲能力,幕僚们便决定让其脱稿演讲。

杜鲁门对演讲的态度就是“赶紧过去,越快越好”不过,尽管杜鲁门虽不善于读稿演讲,即兴谈话却十分幽默生动,效果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