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苏军会议(2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809 字 2个月前

“上个礼拜,我在赤塔向最高统帅部代表同志做报告时,元帅同志责问我,今年能不能彻底解决蒙古问题,我回答‘不能’,元帅同志十分苦恼,向我诉苦道,斯大林同志对迟迟不能解决蒙古问题万分忧虑,蒙古战事多维持一天,对联盟而言,世界大战就晚结束一天,国内的重建就迟一天,长久下去,联盟与美国人之间的国力就会越拉越大,从而导致在主要方向,红军处在长期劣势状态。”

主要方向,当然是指欧洲和日本,不过,梅列茨科夫元帅这番话也有些危言耸听。

美国人掀起的复员狂潮还没有彻底结束,美国军队已经从最高峰的1000多万人骤然降到了不足150万,以至于在欧洲和日本的防务都只能仰仗英法军队和中国军队,唯一能威胁苏联的只有美国手中的原子弹。

对于原子弹,斯大林倒还不太在意,毕竟苏联现在的核研究已经距离成功不远了,只是还缺乏足够数量的铀和钚而已,只要舍得花钱造更多的发电厂,短则一年、长不过三年就能积累起至少一枚核弹的原料,从而实现核爆。

但问题是,斯大林的雄心还不在于与美国达成核平衡,他正在雄心勃勃的捡起因为战争中断的大海军建设,准备建立一支拥有战列舰、航空母舰的大舰队,以便能跟美国在大洋角逐,特别是太平洋上上实现角逐。

可既要恢复国民经济又要大建海军,还要维持蒙古的战事和维持苏军在日本、欧洲的漫长战线,那钱从哪里来呢?

就算压榨东欧的衞星国也有限度的,思来想去,也只有迅速结束蒙古战事这唯一的选择了。

然而梅列茨科夫元帅也好、崔可夫大将也罢,却无法按照“慈父”的意思迅速击败中国军队,迫使中国承认蒙古的独立。

从某种角度来说,不想重蹈日军覆辙的苏联红军算是被迫陷入中国泥潭了,美国人花小钱办大事的策略初步得到了成功。

从崔可夫口中听到斯大林的焦虑,沃斯特鲁霍夫上将也十分惊恐,没错,他可不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崔可夫大将这等斯大林信重或曾经信重的心腹爱将,一旦斯大林因为蒙古战事迟迟不能解决,发起火来,他这个红旗蒙古方面军参谋长可就是第一个出气筒、替死鬼。

所以,明显有些慌乱的沃斯特鲁霍夫上将很快提出一个设想:“既然斯大林同志着急解决蒙古战事,那么是不是可以稍稍打破莫斯科的禁令,从呼伦贝尔实施迂回?”

崔可夫大将长考了十几分钟,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如果之前的话,或许还有成功的可能,但如今中国人调整了军事部署,北部边疆方面军在满洲里、海拉尔方向整整囤积了一个集团军,如果我们没有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只是从呼伦贝尔迂回的话,中国人很容易就抽调足够数量的部队对迂回部队的侧翼进行打击的。”

沃斯特鲁霍夫上将有些垂头丧气:“要击败中国人,又限制了我们的行动……”

崔可夫大将打断了沃斯特鲁霍夫上将的话:“抱怨的话就不要再说了,我们是战区指挥官,如果不能获得胜利,肯定不是最高统帅部的问题。”

什特科夫上将小心翼翼的建议道:“可否请莫斯科从外交方面解决,想来,中国人的损失也极大,他们未必就甘心为美国人火中取栗,我们还有不战解决蒙古问题的可能。”

崔可夫苦笑着摇了摇头:“据我所知莫斯科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于中国人就蒙古问题进行谈判,但中国人一定要全面收回蒙古,这简直把联盟当成了战败国看待,对此,斯大林同志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同意的。”

“那怎么办?”

什特科夫上将手足无措的问道。

“打未必能取胜,不打的话,莫斯科方面又无法交代……”

“夏季战役当然还是要继续执行的。”

崔可夫大将斩钉截铁的打断了军事委员同志患得患失的话。

“不过先要保证战区上空的制空权,参谋长同志,请您立刻向第10空军集团军传达方面军的命令,从月底开始,到夏季战役开始前,务必彻底消灭中国人在乔巴山上空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