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30日,正在扎希拉巴德外围抵御印军第三军进攻的中国伊斯兰志愿军第二军,突然在己方空军的掩护下发起大规模反攻。
该军当面之敌印军第十四步兵师、第十八步兵师猝不及防,茫然之中,两师共有第一库奇步兵团、第一桑巴普尔步兵联队、詹西射手营等4个步兵团/营和第一苏拉特野战炮兵团、第三帕博尔工兵团在内的多个一线部队遭到重创。
另外第129步兵旅、第301步兵旅也遭到分割包围。
形势是如此的对印军第三军不利,于是为了挽救被围部队,负责指挥印军第十四步兵师和第十八步兵师作战的印军第十四师师长卡普准将只能把手中所有的本钱都拿出来殊死一搏。
于是至当年的6月4日,除了守备两师师部的警衞部队外,印军第三军西路军在后方比德尔-帕尔吉-乌德吉尔之线拢总只剩下第一旁遮普后备步兵团、第七那格浦尔运输团在内的1个步兵团/营、7个工兵中队及8个运输中队总计不足3000人的留守部队。
6月5日凌晨时分,一路昼伏夜行抵达比德尔郊区的中国伊斯兰志愿军第一军第一旅、补充旅不顾长途奔袭的疲劳发起坚决的攻势,一举歼灭包括印军第73步兵旅旅部在内的比德尔守军700余人。
此外,奔袭部队还俘获在印军第73步兵旅旅长Bhatnagar上校以下200余名印军官兵、缴获印军囤积的弹药、粮秣等转运物资4000余吨、卡车40余辆,彻底截断了印军第十四步兵师和第十八步兵师的补给通道。
得到比德尔易手的消息,卡普准将和第十八师长Chudasama准将大惊失色,急急调动部队回转重夺比德尔。
此时,两位刚刚从中校直接晋升准将的印度将军。
印军迅速扩大的弊病之一就是合格的指挥官人数根本满足不了部队的需要,以至于不少中下级军官被火速提拔到高位。
而印军快速扩编的另一个弊病就是兵源太杂,原来的一些骨干精锐迅速被庞大的新兵给稀释了,导致部队的战斗力不但没有增长反而还有所下降,当然话又说回来,英印军时期印度军队也向来以鱼腩着称.
其中稍微能打的是旁遮普的锡克教徒和尼泊尔廓尔喀人组成的部队,如今锡克教徒因为闹独立被镇压,锡克官兵导致不被军队信用,尼泊尔政府又跟中国签了条约,禁止廓尔喀兵在印军中服务.
于是乎,印军的素质自然一代不如一代,也难怪之前联军各部能攻无不克、势如破竹。
还以为攻陷比德尔的是当面中国伊斯兰志愿军第二军的小股迂回部队呢,因此,并未第一时间通知第三军司令部及新德里的印军总参谋部,由于白白浪费了至少12个小时的关键时间。
5日早上11时许,匆忙回援的印军阿格拉步兵联队、斋普尔火枪队(营)、昌迪加尔骑兵团等部一头撞上了伊斯兰志愿军临时在比德尔构筑的防御工事。
由于回援的印军来不及携带4.5英寸榴弹炮、25磅野战炮等大口径火炮,因此,三度攻击都无功而返。
正当指挥回援部队的印军第147旅旅长古帕塔上校向帕吉尔师指挥部报告无法收复比德尔的时候,隶属于中国伊斯兰志愿军的联军西线航空队向比德尔-扎希拉巴德一线的印军发起大规模轰炸.
在自身损失5架战机的情况下,将印军第十四师和印军第十八师前线各部炸得哇哇大叫,一时间组织混乱,部分部队还失去了指挥。
联军西线航空队的空袭还没有彻底结束,伊斯兰志愿军第二军便发起全面反攻,而在不到20分钟后,比德尔方向的伊斯兰志愿军第一军第一旅也发起了攻击,在比德尔城郊撞得鼻青脸肿的阿格拉步兵联队等印军回援部队还没有从空袭中缓过来,又遭到重击,很快便支持不住败退下去。
伊斯兰志愿军第一军第一旅于是顺势向扎希拉巴德方向挤压过去,战至当晚8时许,伊斯兰志愿军第一军第一旅和第二军前锋已经实现汇合.
从而将印军2个师剩余的1.8万人分割包围在Hadnoor、Metalkunta、Baroor、Basanthpur等城镇之中,只有不足4000人的印军溃散部队侥幸从志愿军的包围圈中逃脱,逃到了阿德努尔和Manhalli等地,但也成了惊弓之鸟,没有几个月时间的整训是不可能重新投入战斗的。
印军第三军司令部直到当日下午的15点才知道西路军方向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依旧不知道第十四步兵师和第十八步兵师已经到了覆灭的边缘,只是到了晚上20点前后,详细的战报才传到了军长Desai少将的手中。
Desai看罢战报,面色如土,但却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