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暂停(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810 字 4个月前

相比印度政府对于和谈扭扭捏捏的态度,海德拉巴和泰米尔方面却是要爽快的多,这倒也没什么,毕竟人家起兵的原因是为了争取独立,既然现在有机会了,自然是一拍即合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海德拉巴和泰米尔不想跟印度纠缠下去,可两国现在到底是占了上风,再加上有美国政府在背后使坏,因此,联军方面提出的和谈条件也不是那么宽松的。

这不,印度人宣布可以接受两国独立的要求,但却坚持要求两国归还所有侵占的印度领土,即包括加尔各答在内的西孟加拉省、奥里萨省及马德拉斯省的大部分地区,并放弃对德干邦联其他国家独立要求的支持,象征性向印度赔偿100万比索。

而海德拉巴和泰米尔人同意归还包括加尔各答在内的西孟加拉省,但要求印度承认两国分割马德拉斯省,并且泰米尔人还要求保有奥里萨省的一部分,海德拉巴人也不愿放弃帮助德干邦联内其他国家实现独立。

此外,海德拉巴和泰米尔两国还一致要求印度政府向两国赔偿军费及战争损失合计3亿美金。

既然彼此之间的要求有距离,和谈现场自然是唇枪舌剑,各不相让,结果也必然是不欢而散。

既然在谈判桌上拿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只能继续打下去喽,于是在当年的7月6日,印军第三军在婆罗门河一线发起大规模的攻势。

印军利用泰米尔国民军在婆罗门河一线兵力有限的机会,以一部在戈巴尔布尔、苏坚布尔等婆罗门河三角洲地区实施佯攻,主力于达尔杰尔方向越过婆罗门河,直插泰米尔军后方,迫使泰米尔军不得不放弃婆罗门河防线,仓惶退往默哈纳迪河一线。

印军第三军于7月20日,又故技重施,从泰米尔军防守相对较弱的根蒂洛一线越过默哈纳迪河,再度试图包抄围歼泰米尔国民军。

泰米尔国民军不得不继续丢弃重型装备,一路狂跑,最终退至Rushikulya河一线停了下来。

Rushikulya中上游两岸都是山区,印军再也无法利用兵力的优势实施包抄战术,再加上拉长了印军的补给线,终于迫使印军不得不停下来休整。

为了确保泰米尔国民军能守住Rushikulya河防线,经美国顾问团的协调,海德拉巴方面同意将伊斯兰志愿军在比德尔-扎希拉巴德-古尔伯加战役中缴获的所有英式火炮和相应的弹药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丢弃绝大部分重武器的泰米尔国民军。

此外,美国人还紧急从缴获的装备库里翻出所剩不多的几十架日造战机直飞斯里加古兰,以恢复联军东线空军的战斗力……

又是无法速胜,看着已经空空荡荡可以跑马的国库,尼赫鲁等印度政府领导层心急如焚。

开战至今,印度政府已经花费了差不多8亿英镑,不但将原先英国人留下来的一点家底都花得底朝天外,还把英国人在二战中欠印度的债务也填了进去。

更让尼赫鲁等人惊恐的是,随着战争时间的拉长,印度政府每天还要花费1600万比索的军费,这仗要是再打一年半载的话,印度政府就要直接破产了。

但尼赫鲁也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不能答应海德拉巴和泰米尔两国关于占领奥里萨省及战争赔偿的要求的,否则国大党政权肯定要倒台。

而且尼赫鲁还知道,搞定海德拉巴和泰米尔两国其实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打动两国背后的中美两强。

说起来,中国政府想要什么,美国政府想要什么,尼赫鲁都知道,但具体要落实下去,却很困难。

印度政府是不可能把恒河的发源地根戈德里冰川及周边地区划给中国方面的。

因为在美国选举中押错宝,尼赫鲁政府与杜鲁门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是冷淡的,更不要说印度政府一度与苏联靠近,这更是让美国统治阶层怒不可遏。

权衡再三,印度政府最终决定还是从美国人着手,这是因为美国是眼下自由世界的最大Boss,美国人不满意,就算是搞定了中国政府也无济于事,而若是美国人态度转变了,自然有人会向中国政府施压。

于是乎,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在某个特殊的场合——联合国大会的某个洗手间里,偶遇了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安德逊,在共同嘘嘘的过程中,梅农向安德逊表示,印度政府对于购买苏联军火一事表示后悔。

响锣不用重锤,安德逊立刻把印度人的意思报告给了美国政府,时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当即派人接触了梅农,在密会中,梅农向马歇尔的特使表示,印度政府希望美国政府介入印度政府与海德拉巴人、泰米尔人的停战谈判。

为此,印度政府愿意在和约达成后向美国商界开放印度市场、并在政治上疏离苏联方面。

尽管杜鲁门对尼赫鲁表示厌恶,但美国政府不是为美国总统服务的,而是为美国资本服务的,既然印度人愿意以开放市场为代价,请求美国政府调解与海德拉巴王国、泰米尔共和国之间的矛盾,深知无法通过战争彻底分裂、瓦解印度的美国人当然见好就收。

由于,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印度与海德拉巴、泰米尔两国又坐到了谈判桌前。

这次谈判,因为美国人的态度转变,所以双方都退了一步,即印度政府承认海德拉巴王国和泰米尔共和国独立并承认两国瓜分马德拉斯省,但必须归还全部奥里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