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落定(2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800 字 2个月前

刚刚接手外交与通商事务部部长的前驻苏联大使杨杰双手一摊,我什么情况都不清楚,司徒雷登大使,您还是直接找大总统吧。

司徒雷登被打发到戴季良这裏,但戴季良却告诉他,中国政府抽不出兵来。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蒙古战场的消耗太大了,苏军经常性大几万的给华军造成伤亡,有再多的兵源储备,也来不及供应前线的消耗。

要是换前任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说不定就厚颜无耻的向戴季良要求中方停止在蒙古的军事行动,先全力配合驻日美军行动了,但司徒雷登好歹算个文化人,没办法把这种损人利己的要求堂而皇之的宣诸于口。

当然,这或许是司徒雷登聪明,毕竟,和日本相比,蒙古才是中国切身利益的所在,因此,就算他厚着脸皮把话说出口了,得到的,也多半是戴季良的拒绝,反而把双方的关系搞僵了。

美国人有些束手无措了,这个时候,莫斯科的中方谈判团便悄悄的跟苏联人表功道,那个美国人有这样那样的请求,暂时被我们顶回去了,你们现在怎么说来着,要是不识趣,有美国老板武装,分分秒秒拉出一百万队伍运到日本去开分战场。

说起来,斯大林倒是不怕美国人从中国拉走100万军队,但斯大林担心的是美国人重新武装300万日军,不过如果美国人真的重新武装日本,那么首先着急的就是中方了。

可这并不是说斯大林就无所顾忌了,毕竟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一旦由美国提供全面无偿武装,完全有可能在日本和蒙古两地与苏军进入大规模交火状态。

在蒙古,中国军队已经死死牵制住了60多万红军,在中苏东北边境,苏军又有30多万部队被钉死在当地。

若是日本再差枪走火的话,前前后后小200万苏军的战时供应、上万公里的运输距离,基本上苏联就不要指望顺当的进行经济重建了,更不要说苏联的战线从欧罗巴绵延至西太平洋,可核心重点还是在欧洲啊。

觉得骑虎难下的斯大林最终做出了丢车保帅的决定,决议在蒙古问题上做些让步。

只是斯大林还需要蒙古作为中苏之间的缓冲,因此,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同意中国彻底收复蒙古全境的。

而对于中方来说,中苏谈判是不可能瞒着美国人的,好在现在日本危机严重,中方完全有理由以此为借口,得了便宜还卖乖。

既然要卖乖,自然不能便宜占尽,否则借口就失灵了。

由于,中苏双方的立场开始接近起来。

当年10月20日,中苏首先在战争损失方面达成一致。

两国都是穷鬼拿不出现金也都在重建经济连物资供应都不足,因此,双方只能互不要求对方赔偿。

在10月22日开始的中苏第五十九轮谈判中,苏蒙方面同意将东方省、苏赫巴托省、东戈壁省等中国占领并已经宣布成立省级建制的区域划归中国,但要求以独立的蒙古共和国的名义保留剩下的领土。

对于苏蒙方面的坚持,经请示雒阳,由戴季良亲自|拍板后,中方提出一个折中的建议,即乌兰巴托政权对外取消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名义,以中华民国蒙古自治省的名义参加国际事务,对内,仍可以保留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实施无产阶级专政。

同时乌兰巴托与雒阳互派专员协调军事、民政、邮政、铁路联运、人员往来等事务。

戴季良之所以采用类似一国两制的制度暂时搁置蒙古问题,固然是中国政府的实力不足,此外,戴季良还有将蒙古作为中苏商贸窗口的预谋,不过这个目的过于长远了,暂时在中国自身商品供应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是看不出什么前景的,因此,可以姑且不论。

中方的建议基本满足了中苏两国的面子和裡子,于是10月29日,双方就这一问题达成了一致。

眼见得,双方基本上可以签约了,自知即将拥有原子弹的斯大林突然又节外生枝的命令谈判组提出中国国内共产党问题。

钱泰根据国内指令明确告之苏联方面,除非在苏联方面劝说下,共产党放弃武装斗争和秘密结党改走议会斗争路线和党政公开化,否则中国政府将不会停止对共产党的追剿。

当然如果共产党成员愿意撤往蒙古并承诺不再返回内地,也可以给予一次性的特赦,若是苏联方面继续纠缠共产党问题,大不了一切白谈,大家继续兵戎相见。

斯大林见无法利用共产党问题从中国政府方面讹诈好处,便放弃了这一打算,最终同意了中国政府的建议,尽可能的劝说共产党成员撤往苏联或蒙古。

接下来双方又谈妥了彼此在蒙古一线的驻军兵力总数,即中方保留2个前线指挥部下属的2个野战军及若干空军、后勤部队在内的不超过30万人的部队,苏蒙方面共保留20~25万人,蒙古自治省(蒙古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内地之间的新边界两侧各留80~150公里的非军事区,仅允许边防及警察部队进入巡逻。

11月5日,中蒙双方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了《莫斯科协定》从而宣告了中国从名义上收复了蒙古,并在事实上夺回了72万余平方公里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