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2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676 字 5个月前

因此,巴列维国王还对能有效对抗苏式坦克的部分中国武器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引进几辆四号突击炮和谢式突击炮由伊朗军方实施评估。

同时伊朗政府还愿意购买中国生产的新式自动步枪来取代伊军老旧的英式步兵武器,一路上广泛推销中国军火的陈仪大喜过望,于是两国便在德黑兰签订了《中伊军事、经济合作框架》等一系列合作文件……

1952年2月6日,陈仪离开伊朗古都波斯波利斯,随即前往此行的第四站以色列。

同样作为第一个到访以色列的外国首脑,陈仪受到以色列政府的热烈欢迎,大衞·本·古里安总理亲自至特拉维夫机场迎接陈仪,陈仪则稍后的以色列议会欢迎会上进行了《古老文明的复兴》的主体演讲。

演讲中陈仪宣称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这两个历史悠久,但都饱受磨难的民族如此共同走到了复兴的前夜,两国人民、两个民族应该携起手来迈向辉煌的未来。

陈仪的演讲引发了全场的掌声,以色列国会还因此,作出决议,授予陈仪荣誉耶路撒冷市民的称号,而对于以色列军方来说,中国政府提供的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的生产许可,以及低价销售的四号突击炮、谢式突击炮更让他们喜笑颜开。

因此,以色列方面秘密向中国政府保证,愿意为美国犹太集团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做出担保,陈仪则代表中国政府向以色列政府做出承诺,愿意在军工方面与以色列军方进一步加强合作,由此拉开了中以军事合作的序幕。

2月8日,离开耶路撒冷的陈仪飞往他此行倒数第二个目的地、葡萄牙的里斯本。

陈仪之所以要访问里斯本,是因为中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达成了关于回收澳门的协议。

在美国政府的斡旋下,安东尼奥·德奥利维拉·萨拉查博士领导的葡萄牙政府同意于1953年1月1日向中国政府移交澳门主权,中国政府则承诺保证在澳的葡萄牙人、土生葡萄牙人的合法经济权益不受损害,对于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的土生葡人,中国政府也将按《国籍法》承认其拥有双重国籍。

当然,中葡之间达成澳门回归协议的过程十分曲折,首先要排除的就是英国方面的干扰。

英国人因为与担心在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的注意力转向香港,因此,极力怂恿葡萄牙政府拒绝中方的要求。

然而二战之后,英国国力急剧衰弱,美国成为自由世界的主导,而中国成为美国封堵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有力一环。

此消彼长之下,美国当然要在某些方面满足中国的要求,劝说葡萄牙人归还澳门就成了其中惠而不费的一项选择。

葡萄牙萨拉查政权当然也不想这么轻易的交还澳门主权,但随着1950~1951年间西欧主要国家货币大规模贬值,葡萄牙急需美国的经济援助,不敢忤逆美国主子心思的萨拉查政权最终顶不住压力,只能与中方迅速达成了澳门交接的协约。

但为了白人的面子,萨拉查博士坚持正式协议必须在里斯本签订,所以才有了陈仪今天一行。

正是因为葡萄牙人心裏不爽,所以陈仪自然享受不到此前四国的礼遇,不过陈仪对此并不在意,相反,他坚信葡萄牙人很快会求到自己头上。

澳门的归还犹如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的倒下,接下来印度政府将对葡属印度提出要求、印尼政府也会对东帝汶产生兴趣,葡萄牙人要保住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肯定需要中国的支持,也许陈仪本人是看不到葡萄牙人放低身段的那一天了,但心中有底的陈仪免不了对这些破落户的鄙夷。

只是不满也罢、鄙夷也好,在美国方面的压力下,两国政府还是在表面上保持了和睦的样子,1952年2月9日,陈仪和萨拉查代表中葡政府正式签订《中华民国政府与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墨迹未干,不愿看葡萄牙人臭脸的陈仪便匆匆启程回国。

不过由于回国的路程较长,中途需要经停加油,因此,陈仪便顺访了土耳其,这也是他此番欧亚之行的最后一站,与在阿萨姆、巴基斯坦、伊朗和以色列一样,陈仪访问土耳其的目的是推销军火。

尽管中国军火在土耳其人眼中籍籍无名,但凭着中苏蒙古之战,陈仪还是以相对欧美军火售价较低的价格向土耳其人推销了24辆四号突击炮和12辆谢式突击炮,以及15000支民卅九北方式自动步枪,从而撬开了土耳其军火市场的一丝门缝……

2月15日,大功告成的陈仪回到国内,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