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政府对于埃及共和国政府摆脱英法经济压迫的斗争其实是身感同受的,但是在现阶段,中国政府不但不能声援埃及纳赛尔政权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的举动,反而要按照以色列人的要求出售大宗军事装备。
在检验了中国装甲战斗车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后,以色列国防军很快出资6700万美元向中国政府采购了300辆A型战斗车、70辆B型战斗车和30辆C型战斗车,以及三型战车的生产许可证。
这是因为,中国政府需要加强与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合作、并对对美国国家政策有着深刻影响力的国际犹太财团示好,以平衡未来美国政府可能施加的经济、政治压力,所以中国政府不得不抛弃对中国而言关系疏远且无法造成经济上影响的埃及方面。
当然,鉴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国家利益。
早在三十年代,戴季良就在沙特、阿布扎比、卡塔尔、巴林、阿曼等国获得了十几万平方公里的石油勘探权、开采权、经营权,其中部分权益后来在抗战中陆续出售给了标准、壳牌、海湾等石油七姐妹以换取维持战时经济的必要资金。
但剩下的潜在利益以五十年代的标准来说,依旧高达上百亿美金之巨。
中国政府绝不会在公开场合站在英法这边,甚至在美苏介入后,还会附和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唱唱高调,但事实上,该和英法合作的还将继续合作、该卖给以色列人的还会继续卖给以色列人,只是表面上做出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样子糊弄一下国际舆论罢了。
是的,戴记中国政府其实并不关心埃及发生了什么、叙利亚发生了什么、约旦和黎巴嫩又发生了什么,更不会关心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民,戴记中国政府只关心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没有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准有没有改善。
对于外国人怎么评价中国政府的内政外交,除了英美法的舆论或许会在国内引发一些反应外,其他的一概都是不在乎的。
至于那些小国的胡咧咧,戴季良就一句话“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正是抱着这种不把欠发达国家当一回事的心态,以外交部长杨杰、国民议会外交委员会主任李公朴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于1956年8月飞往印度尼西亚,参加了在该国度假胜地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
说起来,这次亚非会议一共有中华民国、日本王国(南日本)、朝鲜共和国、越南帝国、南坼共和国、菲律宾共和国、泰王国、缅甸联邦、柬埔寨王国。
兰港南华共和国、巴邻旁共和国、泗水共和国、亚奇伊斯兰共和国、棉兰共和国、加里曼丹共和国、西里伯斯(北苏拉威西)基督教共和国、望加锡(南苏拉威西)苏丹国。
西苏门答腊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尼泊尔王国、阿萨姆共和国、海得拉巴王国、泰米尔共和国、锡兰共和国、新德干邦联、伊朗王国、伊拉克王国。
土耳其共和国、黎巴嫩共和国、约旦哈希姆王国、也门穆塔瓦基里亚王国、埃及共和国、苏丹共和国、利比亚共和国、利比里亚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帝国、黄金海岸(加纳)共和国等38个国家参加。
其中,中国政府直接能影响到的就有9国家。
另外还有9个国家对中国保持友好态度或善意中立,其余10余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不明,但也没有直接冲突,再加上中国本身具有一票。
因此,即便是印度、印尼等少数敌视中国的国家硬是要在会议上挑起对中国的攻击,也一定得不到半数以上国家的支持,反而会分裂亚非会议,让印度、缅甸、印尼等发起国的目的落空……
会议的进程正如中国政府事先所预料的一样,知道在会场内得不到多数国家支持的印尼、印度等国代表团并未广泛散播中国威胁论,也没有在会议过程中围攻中国代表团。
在印尼等国安分守己的情况下,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衞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等与会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但老实说,这些议案都是泛泛之谈,根本没有落实的可能,充其量也就是满足了与会各国指点江山的欲望,对于大国来说基本就是一个响屁而已。
特别是号召美苏英三国“裁减军备、禁止生产、试验、使用核子和热核子作战斗武器”更是一颗屌丝自我安慰的精神原子弹,就连中国、印度等与会国家都付之一笑,暗中自行发展,又怎么可能让霸道惯了的超级大国虚心接受呢?
不过就中国这个正在实现准工业化的国家来说,万隆会议达成的亚非国家经济合作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这意味着亚非国家主动打开大门,欢迎中国的商品和服务,这就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助推器。
同样的,亚非经济合作也对正在努力恢复经济的日本有利好的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万隆会议也吹响了中日之间大竞争的号角,为了争夺亚非国家有限的建设资金,中日两国之间势必要刺刀见血。
由于部分战争赔款是用日本商品和服务来抵充的,因此,日本在缅甸等国是有一定优势的,而中国与印度、印尼的关系紧张,也使得日本在上述两国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
至于中国则在朝鲜、越南、柬埔寨、南坼、兰港、巴邻旁、泗水等国具有传统优势,在北苏拉威西、南苏拉威西、西苏门答腊、阿萨姆等国也占有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