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完沈阳及周边地区的政府、企业和军事单位后,戴季良掉头南下抵达金复特别行政区。
金复特别行政区下辖大连(乙级)市、旅顺(县级)市、普兰店(县级)市、瓦房店(县级)、金州县(即金县)、复州县、庄河县、长海县等四市四县。
其中作为中国着名商港、造船基地的大连是特区首府所在地、整个特别行政区中最核心的城市,戴季良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视察大连的海军造船厂。
时下中国海军下属有大连、天津、海州、上海、高雄、广州等6个大型造船厂,其中大连海军第一造船厂以生产海军护衞舰、驱逐舰为主,天津塘沽海军造船厂以生产潜水艇为主,海州海军第二造船厂以生产登陆舰、各型登陆艇为主,上海江南造船厂以生产小型护航母舰(直升机母舰)、海军补给船、专用油轮、海军测量船(间谍船)等大型船舶为主,高雄左营海军造船厂以生产驱潜艇、猎潜艇、扫雷艇、猎雷艇、鱼雷快艇、远洋炮艇等小型船舶为主,广州黄埔海军造船厂则以生产挖泥船、打捞船等海军特种装备为主。
而戴季良此行正是为了查看中国首级飞弹驱逐舰泰山舰、恒山舰的生产进度。
说起来泰山级飞弹驱逐舰早在民国四十七(1958)年便已经开始设计,当时苏联大量生产科特林/萨姆·科特林级导弹驱逐舰,给还在广泛使用美制火炮驱逐舰、护航驱逐舰的中国海军以极大的刺|激。
因此,中国军方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建造自己的飞弹驱逐舰的计划,民国四十九(1960)年10月泰山级的设计方案初步定稿并获得国会批准首批生产2艘,当年年底该型在大连正式开建,至今已经有20个月的时间了。
然而戴季良莅临大连海军第一造船厂后,看到的却是只完成了3/4生产进度的泰山舰和恒山舰。
倒不是连续多年的旱情也对海军船厂的生产造成了影响,泰山级6000吨标准排水量的设计标准才是造成两舰生产缓慢的主要原因。
中国海军之前生产的最大军舰是武丁级护航母舰,标排高达9900吨,但问题是那是用民船规格拼凑的,并不能代表中国海军船厂的真实造舰能力,事实上,中国海军在民国五十(1961)年前最多只能按军用标准自产2500吨级的火炮驱逐舰,就这样甚至还有部分组件需要从英美进口,如今一下子越级生产6000吨级战舰,可以用大跃进来形容了,自然会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导致造船进度严重拖宕。
除了船厂自身不给力外,设计方案的几番改变也一度给大连海军第一造船厂的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
泰山级的最初设计方案是以科苏制特林级导弹驱逐舰和英制郡级导弹驱逐舰为参照,在火炮驱逐舰的舰体上搭载一组或两组防空飞弹。
而无加装反潜飞弹和舰载直升机的计划,但在后来海军高层忽然觉得加装直升机很有必要也很潮,所以泰山级的设计方案便在开工后不久就做了变更。
等到美军孔兹级导弹驱逐舰下水之后,为了追踪世界潮流,海军方面又决定充分利用财政拨款。
于是又在泰山级的设计图上添加了反潜飞弹的发射装置,结果设计方案的几度变更给船厂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造成了造船进度十分缓慢。
此外泰山级配套的对空雷达、反潜飞弹迟迟不能研制成功也是制约泰山级生产速度的因素之一。
由于戴季良的金手指,中国国防军也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雷达的军队之一,但受到研究力量水平有限、国内电子工业全面落后等原因的制约,到六十年代初,中国雷达工业已经出现了落后世界潮流的迹象,不得已戴季良只能加强与英法等国的相关合作,但一方面英法是不会拿最先进的技术交流给中国的,另一方面技术引进后的吸收转化也需要时间,绝非一蹴而就的。
至于反潜飞弹也不是给鱼雷加上火箭发射部这么简单的,不要说,中国海军才刚刚才在意大利的帮助下获得了自行生产鱼雷的能力,立刻实现技术升级也不现实。
正是鉴于这样那样的困难,戴季良才没有对大连海军第一造船厂的生产进度表示失望,反而给予船厂以鼓励,鼓励他们和相关研究部门通力合作、克服万难,早日完成泰山级的生产任务,实现中国海军装备及海军生产技术水平的升级换代。
离开旅大的戴季良随后搭乘海军驱逐舰点苍山号抵达津沧塘特别行政区。
在津沧塘的第一站,戴季良视察了天津塘沽海军造船厂,在这裏他观看了中国海军现役的鲛人级(800吨级)潜水艇生产线、共工级(1500吨级)潜水艇生产线,并查看了中国核动力飞弹潜水艇的实验艇海像号常规动力飞弹潜水艇的生产现场。
中国第一代核动力飞弹潜水艇的设计标准为水下7000标吨,搭载8个大型潜射飞弹发射筒,这一细节在海像号常规动力飞弹潜水艇上得到体现,不过由于元弩级固体潜射飞弹的研究才开刚刚开始,现役液体飞弹也未进行潜射实验,还不能搭载在海像号上,因此,即便海像号建成了,也实际上处在有枪无弹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