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肢解印度(六)(2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2280 字 2个月前

海德拉巴国王穆卡拉姆·贾赫宣布承认领有奥里萨邦南部地区和切蒂斯格尔邦南部地区的巴斯特联邦为主权国家。

又过了两天,拉贾斯坦独立运动组织在焦特布尔宣布成立首都为斋普尔的独立的拉贾斯坦共和国,并宣布巴基斯坦军为解方军。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独立浪潮,不但严重打击了印军的战斗意志。

印军中的锡克教徒、拉贾斯坦地区应征官兵及东部地区应征官兵中的相当一部分纷带着随身武器脱离印军,彻底打乱了印军的建制,而剩下即便留在印军中的,也受到了各级官兵的敌视,加剧了印军中的不信任感,更滋长了某些人和某些国家的野心。

1985年8月1日,尼泊尔王国在中国情报部门的怂恿下对印度宣战,迫使印度第二集团军及第十一集团军残部被迫主动放弃在比哈尔邦西部、北方邦东北部的防线,向勒克瑙一线转移,印度政府也被迫抽调预备队组成的第13集团军开赴萨尔达河一线阻止尼泊尔军的入侵。

由此,印度的形势愈发的窘迫了。

8月2日,泰米尔共和国也对印度宣战。

泰米尔共和国此时,与印度并不接壤,但为了报当初印度政府支持斯里兰卡僧伽罗政权的一箭之仇,泰米尔人决定出兵2个师协助马拉巴军和海德拉巴西部军对孟买一线的进攻。

当然,泰米尔军队没有那么快就加入孟买战线,但问题是,印度人自己撑不住了。

1985年8月3日,四面皆敌的印度人民党政权宣布垮台,接替人民党上台的人民联盟公开向宣战6国求和。

不过6国要求印度人民联盟政府承认BBO联邦、卡利斯坦共和国、拉贾斯坦共和国、巴斯特联邦的独立,这是印度政府无法接受的,于是战争依旧在持续。

8月8日,在锡克族独立武装卡利斯坦人民军的指引下,巴基斯坦的坦克已经逼近新德裡外围,印度人民联盟政府匆匆宣布新德里为不设防城市,印度政府迁都瓜廖尔。

眼见得印度这条大船即将沉没,于古吉拉特邦执政的印度公蝉党在本地独立组织的挟持下,最终决定跳船逃生。

于是8月9日,古吉拉特共和国宣布成立,印度公蝉党也随之改名古吉拉特公蝉党,当然古吉拉特共和国并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一个议会民主国家,古吉拉特公蝉党只是这个国家的执政党,权力受到议会里的各路在野党的限制,无法像BBO公蝉党一样在国内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造。

尽管逃到瓜廖尔的印度最高法院同样将印度公蝉党、卡利斯坦运动、拉贾斯坦解放阵线等列为叛国组织予以查禁,但面临土崩瓦解势态的印度人民联盟政府也坚持不下去了,于是上台仅13天、刚刚把主要行政机构搬到瓜廖尔的人民联盟政府宣布总辞职。

尴尬的事情出现了,在人民党、人民联盟两届政府次第倒台后,没有一个印度政党愿意上台执政。

不想背黑锅是一宗,但印度议会凑不齐法定会议人数又是一宗。

不得已,印度总统吉亚尼·宰尔·辛格(Giani Zail Singh)只能指定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出任印度共和国总理一职。

因为两次次大陆战争失败,尼赫鲁家族在印度政坛上的地位与国大党一样一落千丈,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迪拉·甘地依旧能以议员的身份维系尼赫鲁家族最后的荣耀,所以,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能有当总理的一天。

可是事到临头了,她想推也推不了。

推了总理的任命也许不用背黑锅,但见事就逃的骂名就一辈子挂在头上了,这对一名主要靠名声来维持的议员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于是被迫上台的她,只能延续尼赫鲁家族签投降书的历史。

1985年8月20日,在联军大肆威逼下的印度政府宣布投降。

21日,印度政府代表与联军代表在孟买签订《停战条约》印度政府承认BBO、卡利斯坦、巴斯特、拉贾斯坦、古吉拉特等5国独立,同意向马拉巴联邦割让7142平方公里的国土、向尼泊尔移交喜马拉雅山一线的7个县、同意向海德拉巴割让1107平方公里的国土(海德拉巴还从巴斯特联邦手中获得了另外1322平方公里的领土,巴基斯坦则从卡利斯坦获得了原喜马偕尔邦一块面积大约24112平方公里的山区。由此,中国不再与印度、卡利斯坦接壤)。

此后印度政府又与BBO、卡利斯坦、巴斯特、拉贾斯坦、古吉拉特5国分别签署了《划界条约》至此,印度只剩下北方邦、中央邦的大部与马哈施特拉邦一部在内的72余万平方公里国土和4.5亿人口。

虽然依旧是地区大国,但无论是国力还是影响力都已经急剧萎缩,再也无法对周边的国家造成威胁了。

只是故事到这裏并没有结束,就在印度议会通过降约的第三天,1985年9月1日,新德里地方议会以新德里地处(和约规定的)边境、三面为卡利斯坦共和国包围、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为由,举行是否脱离印度实现独立的全市公决,印度政府在新德里方向无一兵一卒,根本不能阻止新德里公投,最终,昔日印度首都的民众们出于自保起见,以83%的投票率通过了新德里独立的公投。

由于,新德里及周边同样公投独立的诺伊达地区、密拉特县一起组成了面积5439.75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人的新德里共和国。

巴基斯坦和卡利斯坦共和国第一时间宣布尊重新德里人民的意愿,愿意为新德里共和国提供安全保障,无力再战的英迪拉·甘地政府只能捏着鼻子承认新德里独立,并以北方邦重镇坎普尔为印度共和国新首都,同时印度国名也改为印度斯坦共和国。

祸不单行的是,8月31日,在马拉巴联邦的鼓动下,孟买地区也举行了类似的独立公投,进而孟买及马哈施特拉邦的部分地区宣布脱离印度,建立起面积41187平方公里、人口5700万人的西德干共和国。

与新德里独立时一样,海德拉巴、马拉巴和古吉拉特立刻表示愿意为西德干共和国提供安全保障。

气急败坏的印度斯坦共和国政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家的解体而无可奈何,于是,英迪拉·甘地便成了民族主义者眼中的罪魁祸首。

1986年2月4日,英迪拉·甘地在坎普尔街头被极端分子用炸弹炸死,从而为令世界震惊的第四次次大陆战争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