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更定年表中的某些设定(下)(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2332 字 2个月前

附更定年表中西北坦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生产情况表:

1935年开始装备一号坦克,8.2吨、20mmL60仿厄利孔高射炮+并列机枪、炮塔装甲25mm/前装甲20mm/其他三面装甲15mm、最高速度45km/h,最大越野速度36km/h,最大航程180km,至1941年停产前总生产数量480辆。

1939年开始装备二号坦克,15.7吨,40mmL55仿博福斯高射炮+并列机枪+车体机枪、炮塔装甲40mm/前装甲30mm/其他三面装甲23mm、最高速度43km/h,最大越野速度33km/h,最大航程220km,至1944年停产前总生产数量1162辆。

1942年开始装备三号坦克,19.6~26.8吨,75mmL26仿德制KwK 37坦克炮(早期)/75mmL45仿博福斯M1929式高射炮(后期)+并列机枪+车体机枪、(倾斜装甲折合匀制装甲)炮塔前装甲80mm/炮塔其余三侧装甲35mm/车体前部装甲55mm/车体两侧装甲40mm/车体后部装甲50mm/炮塔顶部装甲30mm/车体顶部装甲20mm、最高速度40km/h,最大越野速度30km/h,最大航程260~280km,至1949年停产前总生产数量1883辆。

1943年开始装备基于三号坦克车体生产的三号突击炮(无炮塔)24.6吨,90mmL35仿德制Flak36高射炮+并列机枪+车体机枪、(倾斜装甲折合匀制装甲)炮盾装甲80mm/前部装甲60mm/其他三面装甲40mm/顶装甲20mm、最高速度44km/h,最大越野速度32km/h,最大航程240km,至1955年停产前总生产数量583辆。

1944年开始装备四号坦克,38.6吨,90mmL40仿德制Flak36高射炮+并列机枪+车体机枪、(倾斜装甲折合匀制装甲)炮盾装甲80mm/炮塔前部装甲70mm/炮塔其余三侧装甲45mm/车体前部装甲85mm/车体两侧装甲45mm/车体后部装甲65mm/炮塔顶部装甲36mm/车体顶部装甲25mm、最高速度36km/h,最大越野速度22km/h,最大航程260km,至1955年停产前总生产1842辆。

1945年开始装备基于四号坦克车体生产的四号突击炮(无炮塔)35.7吨,(截短身管的)MK12型127mmL23舰炮+车体机枪、(倾斜装甲等同于匀制装甲)炮盾装甲120mm/车体前部装甲85mm/车体三侧装甲45mm/顶部装甲30mm、最高速度37km/h,最大越野速度26km/h,最大航程230km,至1953年停产前总生产1056辆。

1946年开始装备基于四号坦克车体生产的四号重型坦克歼击车(敞开式)37.5吨,MK12型127mmL38舰炮、(倾斜装甲等同于匀制装甲)炮盾装甲130mm/车体前部装甲90mm/车体两侧装甲45mm/车体后部装甲25mm、最高速度38km/h,最大越野速度26km/h,最大航程240km,至1950年停产前总生产227辆。

1946年下半年开始装备谢式(谢尔曼底盘+日造三式120mmL56高射炮)重型坦克歼击车(敞开式)至1949年停产前总生产120辆。

1947年上半年开始装备日造四式坦克,总计装备38辆。

1947年下半年开始装备特式(T34-85/is1/is2底盘+德造FLAK40型128mmL61高射炮/西北仿造130mmL55高射炮)重型坦克歼击车(敞开式)至1949年停产前总生产28辆。

1947年年底开始装备猎豹式坦克歼击车和猎虎式坦克歼击车,至1949年一共装备5辆猎豹和1辆猎虎,主要供国内兵工厂参照学习。

1948年年初开始装被M26潘兴式坦克和M36式坦克歼击车,前者一共接收装备60辆,后者一共接收装备46辆。

1948年起紧急用二号坦克地盘加载日造四式75mm高射炮及自行仿造的博福斯M1929式高射炮改造出220辆轻型坦歼(敞开式)投入蒙古战场。

除了上述坦克、突击炮、坦歼外,中方基于一号、二号、三号战车地盘生产了超过1500门自行火炮和600辆自行高射炮。

另,47年中苏正式开打时,中方拥有2000余辆坦克/突击炮/坦歼,其中内地各步兵集团军装备一号坦克40余辆、二号坦克200余辆、三号坦克80余辆(约40辆是早期短管型)、三号突击炮20余辆。

朝鲜、越南、南日本、泰国、南坼、柬埔寨等海外驻军装备一号战车40余辆、二号战车60余辆、三号战车40余辆、三号突击炮20余辆、日造四式坦克40余辆。

对苏一线战区装备三号坦克700余辆、三号突击炮170余辆、四号坦克200余辆、四号突击炮220余辆、四号坦歼35辆、谢式坦歼34辆,二号坦克80余辆。

后方基地另有60辆各型坦克/突击炮/坦歼用于训练。

此外印度伊斯兰志愿军方面还有日造三式坦克和日造二式炮战车50余辆没有计入。

具体到蒙古战场,中方一开始投入20辆二号坦克、370辆三号坦克(156辆是早期短管型)、70辆三号突击炮、100辆四号坦克、85辆四号突击炮、15辆四号坦歼。

虽然开战伊始,中方拥有坦克、突击炮及坦歼总数和质量远不如苏军,但在蒙古战场上,中方投入并不逊色苏军红旗蒙古方面军多少(甚至一开始还压倒了苏军以T60/T70为主的三线装甲部队)又,47年中苏开打时,中方还在蒙古战场上投入积架一型(四轮)、积架二型(六轮)、积架三型(八轮)装甲车和(基于积架各型改造的)狂豹装甲歼击车近800辆、日造91/92式装甲汽车100余辆,以及600多辆半履带式战斗车/运兵车。

……

附更定年表中西北飞机生产装备情况表:

1928年开始装备飞龙式驱逐机和飞鹰式轰炸机。

飞龙式驱逐机,双翼机,375马力罗罗鹰VIX气冷发动机,最大时速238km/h,最大单向航程300km,7.92mm同轴机关枪×1,一共装备184架。

飞鹰式轰炸机,英制大维梅轰炸机的自行仿制改造型号,两台360马力罗罗鹰Ⅷ气冷发动机,时速166km/h,最大单项航程550km,载弹量2.18吨,0.303吋维克斯机关枪×4,一共装备105架。

1932年开始装备升龙式驱逐机。

升龙式驱逐机,双翼机,700马力仿BMWⅥ液冷发动机,最大时速350km/h,最大单向航程330km,7.92mm机关枪×2(前期)12.7mm机关枪×2(后期)前后一共装备607架。

1935年开始装备神鹰式轰炸机。

神鹰式轰炸机,即美制马丁10轰炸机(外购10架,自行组装10架,仿制10架)1936年开始装备天鹰式轰炸机、苍鹰式轰炸机、金鹰式轰炸机。

天鹰式轰炸机,即德制HE111轰炸机(外购16架、自行组装8架、仿制16架)苍鹰式轰炸机,即意制SM79食雀鹰轰炸机(外购19架、自行组装21架)金鹰式轰炸机,即意制BA.88布雷达轰炸机(外购8架)1937年开始装备龙鹰式轰炸机、兀鹰式俯冲轰炸机。

龙鹰式轰炸机,即授权生产的德制容克斯JU88轰炸机(外购8架、自行组装8架,授权生产36架)兀鹰式俯冲轰炸机,即德制容克斯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外购20架、自行组装10架、仿制640架)1939年开始装备猴面鹰侦察机/轻型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