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仇人见面(1 / 2)

我是顺平侯 顺平侯 1867 字 2023-01-07

</p>

朝廷急需快速,准确的阅卷,审核,选出优秀人才。&lt;/p&gt;

李世民见识他明算科的厉害,直接安排他作为明算一科总考官,专门负责阅卷。&lt;/p&gt;

何况他与戴胄负责商科,与段纶负责工科,与孙思邈,宫廷医官负责医术。&lt;/p&gt;

一时间,总览四科审核权。&lt;/p&gt;

从阅卷时起,赵云终于见识什么叫三差五错。&lt;/p&gt;

零分。&lt;/p&gt;

三分。&lt;/p&gt;

又零分。&lt;/p&gt;

终于出现十分的高分。&lt;/p&gt;

数百张试卷批阅结束,最高分五十,赵云颇为无奈的长叹,推广乘法口诀任重而道远啊。&lt;/p&gt;

官署内。&lt;/p&gt;

负责检查审核赵云阅卷的官吏,看见赵云流水式的批阅速度。&lt;/p&gt;

起初,以为赵云对明算科学子有意见,有意胡乱批阅,特意接连检查数十张试卷,竟无一处错误。&lt;/p&gt;

一时,几名官吏骇然。&lt;/p&gt;

这还是正常人吗?&lt;/p&gt;

惊诧的眼神中,赵云已起身前往隔壁。&lt;/p&gt;

一进官署。&lt;/p&gt;

孙思邈与几名太医忙着阅卷。&lt;/p&gt;

发现赵云走前来,几人快速围上去,一名太医说:“国公,医术不同于进士科,医术强弱关乎百姓性命,断然不能单靠理论判断。”&lt;/p&gt;

“没错,必须通过治病救人来分出优劣。”孙思邈说。&lt;/p&gt;

医术科与进士科考核方法的确不同,分为问药,针灸,诊脉,根据题目开药方,综合分数最高者为状&lt;/p&gt;

兀。&lt;/p&gt;

这些孙思邈全部同意,唯独缺少实践诊断。&lt;/p&gt;

“小事一桩。”赵云微微点头。&lt;/p&gt;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关乎人命的事儿,更该注重于实践。&lt;/p&gt;

为选拔出优秀的医官,他提前做好安排:“先批阅试卷,批阅结束,朝廷仍有考核。”&lt;/p&gt;

“朝廷有安排,下官则放心了。”太医说。&lt;/p&gt;

两字。&lt;/p&gt;

实用。&lt;/p&gt;

目前,他丝毫不期待学子们搞理论知识,毕竟,依大唐现有的条件恐难满足。&lt;/p&gt;

先解决有的问题,人才济济时,朝廷稍稍引导,钱财官职支持,必然有人涉足理论。&lt;/p&gt;

所以太严格吧,三科肯定没法选拔多少人才,科举沦为笑柄,审核太松吧,必然赵云选拔各种庸碌之辈,特别是医术,关乎百姓性命,赵云半点也不敢放松。&lt;/p&gt;

与孙思邈,朝廷医官阅卷结束,赵云没有直接标出三甲学子,安排医官与孙思邈带着考核的学子前去街道诊病,通过治疗效果选出最优秀的人才。&lt;/p&gt;

至于工科,商科,赵云也分别对待。&lt;/p&gt;

工科,但凡做出新奇之物,或改良已有的物件,最终依物品作用大小来评判。&lt;/p&gt;

商科,类似于进士科,以理论科与明算科成绩优劣来评判。&lt;/p&gt;

赵云提出选官标准,段纶,戴胄安排官吏执行,审核。&lt;/p&gt;

一连几日,赵云始终泡在官署内,忙的不可开交。&lt;/p&gt;

相较于工科,商科,医术,武举,文举内的进士科最为引人注目。&lt;/p&gt;

为选拔出优秀人才,朝廷派房玄龄作为主考官,安排虞世南,魏征,李纲,韦挺阅卷,审核。&lt;/p&gt;

经过几日阅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终于选拔出前十名,唯独前三名难以决定,确切的说状元花落谁家难以决定。&lt;/p&gt;

官署内。&lt;/p&gt;

进士科实行匿名制,几名官吏没法获悉学子名字,但韦挺,李纲等通过字迹,能粗略的判断出是否是家族子弟。&lt;/p&gt;

纵然存有私心,但依照朝廷规矩,五名考官交叉审核,没法决定时,五人投票决定。&lt;/p&gt;

韦挺不支持朝廷推行科举,却依然希望家族子弟崭露头角,金榜题名,为家族争取荣誉。&lt;/p&gt;

他捧着张试卷郎笑说:“不错,不错,今年科举出现不少贤才俊杰。”&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