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神色傲然的捋着短须,瞥向禄东赞等邦国使臣,发觉禄东赞等面色惊惧,好似惊弓之鸟,深秋时节,额头依然汗珠滚落。</p>
李世民面色一喜,旋即阔步走上去,正色说:“此物乃中书令打鸟炸鱼之利器,诸卿无需担心,更不必惶恐和无端联想。”</p>
打鸟炸鱼。</p>
骗三岁幼童吧。</p>
禄东赞等不敢不联想啊。</p>
携带此物征战,任何坚不可摧的城墙防御力全骤然减弱,所有所向披靡的骑兵沦为炮灰。</p>
巨炮一出,谁与争锋。</p>
以后无端招惹大唐,与大唐为敌,等着承受巨炮的怒火吧。</p>
禄东赞思绪飞转,快速考虑应对之策。</p>
南诏国使臣惶惶出列,九十度躬身行礼:“陛下,南诏的琅琊公主恰好适婚年龄,才貌无双,颇有贤名,外臣提议公主来长安,两国永结同好。”</p>
打不过,唯有加入。</p>
和亲,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兴许保证南诏安危,</p>
李世民闻之,拍着南诏国使者肩膀,朗声说:“和亲,挺不错的建议。”</p>
“谢陛下夸赞,外臣返回南诏,率先向我王建议,尽早促成此事。”南诏使者战战競競的说。</p>
顿时,禄东赞等使者,不经意的白了眼南诏使臣。</p>
这软骨头,哪有半点使臣的尊严,屈服速度也太快了,不给他们半点考虑的机会。</p>
下一刻。</p>
高句丽使者踏步而出,急声说:“高句丽愿把公主送长安,望两国结秦晋之好。”</p>
一步错,#步错。</p>
高句丽断然不能像以前那样得罪大唐,得罪李世民。</p>
大兵压境时,必是高句丽灭国之日。</p>
禄东赞面色惆怅,不安,附和说:“陛下,外臣以为和亲乃最好的选择,外臣以为两国应该签订盟约,保证双方互不侵犯。”</p>
大唐内,赵云,李靖,李绩的盖世名将,已非常棘手难缠。</p>
竟有神兵利器横空出世。</p>
与之为敌,等于把吐蕃健儿推进火坑内。</p>
必须设法签订盟约,保护吐蕃安危,免遭唐军兵锋侵犯。</p>
听着禄东赞的表态。</p>
李世民面不改色,内心却极度高兴。</p>
四方臣服,八方来贺,这才是天可汗该有的样子。</p>
达成目的,李世民叮咛说:“诸卿,今日不谈政务,不谈军务,大家移步帅帐赴宴。”</p>
赴宴。</p>
大唐诸将兴趣高涨,几名外臣哪还有吃饭的念头。</p>
他们想回家。</p>
希望第一时间内,把巨炮之事汇报给各自的君王,以免自家君王做蠢事,无端得罪大唐,为国家带来灭</p>
顶之灾。</p>
下午。</p>
宴席在喜忧参半中结束。</p>
皇帝回宫,神武军恢复往日平静。</p>
巨炮之威,却已传遍长安。</p>
大街小巷,酒楼茶肆内,百姓议论纷纷,各个添油加醋,把巨炮吹的天花乱坠。</p>
赵云,俨然成为大唐雷神。</p>
皇宫内,李世民直奔长孙皇后所处的立政殿。</p>
走廊内,太监宫女纷纷行礼。</p>
“卷”</p>
“有赏。”</p>
李世民一路前行,一路赏赐。</p>
走廊内,庭院中,花园里,陆陆续续跪着谢恩的宫女太监。</p>
众人不知皇帝遇到何事,但肯定是前所未有的喜事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