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 你追我赶(2 / 2)

我是顺平侯 顺平侯 1573 字 2023-01-07

郑芝龙当时觉得,拿了皇帝的好处,必须报答,这才是交易,才是合作。但是他没有表态,需要和兄弟、手下将领商量,毕竟大伙是个集团,是很多股势力的结合。</p>

待他有了结论,皇帝已经前往保定,郑芝龙再想见面,必须将城外的叛军清除掉,于是有了他与刘文炳的合作,一起赶到保定城。</p>

赵云听他说了曲折的行程,很是欣慰。其实,完全可以等几天,或者写封信。</p>

郑芝龙不便于表态,他好不容易获得朝廷支持,害怕皇帝反悔,更怕皇帝猜忌。</p>

所以,他才会不顾一切赶来,坚持将给皇帝的回报说清楚。</p>

“末将每年在海上的收入是千万两多一点,还要养活几万名兄弟,每年可以向朝廷进献五百万两。”</p>

赵云还是没说话,不是他不想说,是他被惊住了。</p>

他知道郑芝龙每年收入不菲,当面听过以后,还是再次被震撼。千万两白银啊,大汉朝一年的国库收入才六七百万。</p>

这不是一个海盗战胜了皇帝,而是贸易的魔力,贸易战胜了传统的税收。</p>

郑芝龙还没说完,“如果陛下不开海禁,末将还能每年多交五百万两。不,末将愿意奉献七成,每年上缴七百万两。”</p>

“朕不开海禁,你就能有千万两的收入?”</p>

赵云继续保持着惊讶,他很清楚,经济学表明,凡是禁止的行业都会产生暴利。只是没想到,海禁的</p>

背后是这么巨大的利益。</p>

郑芝龙决定毫不隐瞒,说道:“每艘船只要出海,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打鱼,花费三千两白银,挂‘郑’家的棋子。”</p>

赵云听懂了,放在国家层面,这叫税收。放在郑芝龙前面,就是保护费。</p>

一艘船收三千两,一百艘就是三十万,每年往来的船只何止千数。郑芝龙掌控了海洋,让谁赚钱谁才能赚钱,不让谁生意只需他一句话。因此,佛郎机人和红毛番子必须听他的,沿海私运的船只更是如此,利益便这么产生。</p>

赵云说道:“此法并非常态,大汉将来必须敞开与世界做生意,与世界争夺霸权。但是眼前,朕与你签个君子协定,五年内大汉海禁政策不变,你继续收你的三千两。”</p>

郑芝龙应道:“末将明白,每年七百万,加上前面的五百万,末将每年孝敬朝廷一千二百万两白银。从今年开始,年末上缴。”</p>

赵云等这一天很久了,有郑芝龙的一千二百万两,哪怕将京营军卒的待遇提升到一月二两,单论军饷能养活五十万大军。当然了,实际点可以用来养活二十五万大军,一半的钱用于军饷,另一半的用于粮草和兵器装备。</p>

赵云机拉手指头算,京营现有三万,天雄军一万,秦军一万,义乌军一万,东江军八千,保定军三千,关宁铁骑来了两千,白杆军和狼兵将来各来两千,这才七万五千人,差不多十万精兵足够讨伐天下,军卒每月军饷从八钱到一两五钱不等。郑芝龙贡献的这些钱还能剩下不少,可用于辽东和东江,以及九边各处要塞,大汉的军费开支基本就够了。</p>

当然了,有个前提,边军改编必须成功,辽东每年耗费的五六百万必须降下来。</p>

郑芝龙把钱送出去,这才感觉心安,没忘了趁热打铁,向皇帝提出,“末将还有个不情之请,还望陛下成全。”</p>

“末将虽是地方军官,仍然羡慕京城的繁华,想在北京城安家,请陛下赐予房舍。”</p>

赵云知道他的意思,看来郑芝龙从一个小商人成长为海上霸主,不是没道理的。</p>

他不是想住在京城,更加没有羡慕京城繁华,甚至他都没有进过北京城。之所以请求皇帝赐房,原因是想将家人留在北京,相当于留下人质,等将来朝堂上有人攻讦自己的时候,让皇帝更加信任自己。</p>

赵云没有直接戳穿,而是答应了他的要求,“魏忠贤留下的府宅不小,朕便赐予你,每次来京城找朕也好有个住处。不过昵,你的家人不需要住在这里,尤其是妻儿,好好享受家人团聚吧!”</p>(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网址: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