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横队列阵,线式队形,到迂回包抄围歼,赵云和方金鹤把能够适合火炮战船的舰队阵法都用了两遍,直至五艘战船能够形成自觉配合后,才消停下来。
不折腾不行啊。八年前(1161年),周金两国在胶州湾海战,金军出动600余艘舰船,周军出动120艘舰船。
虽然那时的战船大多是小船,但是在这个动辄数百艘舰船作战队的时代,自己即便将大量火炮装在侧弦,具备超出这个时代的火力投送能力。但是,赵云也担心蚁多咬死象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所以,在出海之前,赵云依旧是严令各船纲首(船长),如果遇到海战,不准和敌船发生接舷战,否则军法处置。
海上第三日,午时。骄阳似火,海风习习。
五艘四桅福船在碧海蓝天下斩风破浪,在海面上犁出一道道白色水线。伴舰而行的海鸥,穿浪而翔的飞鱼,让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赵云手扶船垛,眺望着大海,嗅着裹着腥味的水汽,想到这近三年的准备终于开始抽条发芽,再过几天就回到熟悉的北方大陆,目中难掩兴奋。
辽东半岛,无论是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还是未来的战略发展,都是他必须要拿下的地盘,那里会成为九州和耽罗之外,他的第三个,也是最大的根基所在。
下午,在海上行驶的途中,主桅杆上的瞭望手发出警告,远远出现了一些船只,跟随着平洋军的船队。方金鹤命人吹响号角,发出了警报,船队进入战备状态。
结果,那几艘船跟了一会,掉头离开。
赵云看着那些船消失在海波中,嘴角露出浅笑,看来自己进入近海了。接下来几日,可能会遇到更多的跟随和监视。
不过,无论是海盗,还是敌人的侦察船,只要不是蜂拥而上,在自己的将军炮口下,都只是靶子而已。
赵云遥望辽东方向,对金州之行充满信心。
从奈良回到太宰府时,段文臣拿着王汝斌送回来的辽东半岛地图和一封信。看了信和地图后,赵云决心将九州的战争机器发动了起来。
王汝斌在信中告知赵云,金州知州李达山默许赵云的舰船在金州港登陆补给,但是不得进入金州城。
对于这条消息,赵云深感满意。从对方提出的条件中,谁都能看出,这个金州知州是完全放弃了对赵云的制约,只要你不进入州府,不要掀开州府这最后一块隶属蒙古人的遮羞布,你在金州地界上,干什么都行。
对王汝斌能够说服金州知州的工作,赵云十分满意。
韬光养晦,低头发展,是赵云制定的发展战略方针。
自己现在要做的,也是要无声潜入辽东,在蒙军的眼皮下,默默发展经济和军事。
直到赵云在各方面的生产和发展,有了剩余,他才会抛头露面,和蒙军正面硬扛。
剩余很重要。
从经济学角度看,一切发展都要靠剩余。无论材料、资金、劳力、产品还是资金,只要有剩余,经济发展就会有动力。
从军事角度看,一切底气也是来自剩余,有保卫自身的剩余兵力,有能够投入到战场的剩余军火,有大量剩余的后勤补给,战争就可以发动。
只有做到经济和军事的大量剩余,赵云才会露出狰狞的面目。
从舆图来看,辽东半岛南段有无数海汊,金州港只是后世大连港诸多港口中的一个。这个时代,旅顺港还没有被开发。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很大。(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网址: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