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选妃记》的片场在清明上河图,之前听说里面饰演皇后的是大名鼎鼎的济南名妓杨九红,贺新倒是想去一睹杨老师……呸!何老师的风采,结果听女朋友的小助理说何老师已经结束了前一阶段的拍摄,人回杭州了,不过饰演太子的男主角刘晓峰在。
不能一睹何老师的风采难免有些遗憾,至于刘晓峰,他倒是有印象,后世长期活跃在各种抗日神剧中。
贺新这人有点脸盲,上辈子的时候经常把刘晓峰跟《陀枪师姐》中那个演陈三元老公的香港演员搞混,一直以为他是香港人,总觉得一个香港人经常出现在抗日神剧中似乎有点诡异。
直到后来在网上看了一个李兵兵同学聚会的视频,才知道原来这货也是来自我大东北,上戏毕业,跟李兵兵是同班同学。
回到宾馆,赶紧打开空调,吹一吹充满潮气的羽绒服,然后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冲去一身的寒气。
换了一件长袖t恤和运动裤,躺在床上歇了会儿,还有空研究一番北方为啥用暖气,而南方习惯用空调。除了秦岭淮河一线这个供暖分界线,太冷空调不能正常启动之外,也是因为南方太过潮湿的缘故吧。
程好的房间楼层比较高,站在窗前能看到远处一片灰蒙中连绵的群山和巍峨的秦王宫,低头往下则是湿漉漉的街道和步履匆忙的行人。
有一种心情,北方人可能不太能够体会,如果是江南一带的人,在冬天的时候,当你衣着清凉,站在温暖如春的房间里,看着外面的凄风苦雨,一种幸福感往往会油然而生。
贺新站在窗前幸福了一会儿,看看时间尚早,便坐到桌前,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又读了一遍之前写的关于刘华强的人物小传。
所谓人物小传,正如郝荣在课上讲的那样,要从人物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去挖掘。
内在有两方面,首先一个性格,就是人物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另一方面是人物的经历、记忆,比如人物的奋斗目标,弱点和动力。
外在构成,一是人物呈现出来的外在,比如相貌之类的;二是人物的关系,以人物为中心,与之有联系的方方面面的关系网;三是人物的生活,一般是三种生活,个人生活,比如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其次是亲友间的生活,然后是职业生活,就是人物是干什么的。
贺新之前写的人物小传重点挖掘了刘华强和刘华文的兄弟感情以及成长经历。比如说刘华强父母早亡,没爹没妈的孩子原本就被人歧视,遭人欺负。想要在夹缝中求生就是要比别人狠,敢下死手,这样别人才会惧怕不敢欺负。
兄弟俩从小相依为命,感情很深,所以在得知刘华文被砍之后,刘华强才要不顾一切疯狂地进行报复。
他还描写了很多细节,比如刘华强和前妻王素娟的恋爱经历,如何宠爱女儿刘蕾,和李丽之间的纠葛,以及跟李梅之间的感情等等。
他现在只要有空就把剧本拿出来翻一翻,有新的感悟就在笔记本上记一笔。
剧本一定要精读,真的跟做阅读理解一模一样。你读一遍两遍,甚至把对白都背出来了,但如果你不用心,了解的仅仅是字面意思。
精读就是要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这个东西说起来往往很玄妙。就好比让一个作家去考他写的文章的阅读理解,也不一定能考及格是一个道理。
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之前因为和女朋友讨论武侠小说,他突然发现《征服》这个剧本跟武侠小说有很多共通之处。
武侠小说的内核一般都是家国情仇,突出的就是一个仇字。主角往往身负血海深仇,然后仗剑江湖,报仇雪恨。
看字面意思,好象主角就是为了报仇,可实际上你会发现随着主角的报仇,肯定会扬名江湖,然后号令群雄,最后抱得美人归。
为了报仇,先有名,再有权,后有利。由此可见,报仇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名和利。
回过头来再看《征服》这个剧本,也许编剧的初衷就是刘华强、刘华文兄弟情深,所以刘华文被砍后,刘华强才会疯狂报复。
但刘华强的目的真的是为弟弟报仇吗?
强哥是道上大佬,一向以好勇斗狠而闻名,弟弟被砍他连屁都不放一个,那他这块招牌就砸了。招牌砸了,手下的小弟肯定要分崩离析;没了小弟,他这个大佬也就做不成了。
所以,为了兄弟情报仇是肯定的,但报仇只是手段,目的还是为了宣示自己在道上的赫赫凶名,确保他老大的地位,将来依旧能为他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
一时间,他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写了满满一大篇。
“嗤——咔嚓!”
贺新一抬头,就看见程好拿着门卡走进来。
身上的戏服换了,假发也摘了,简单地扎了个马尾,素面朝天。
“戏拍完了……哦,天都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