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撰写计划书的时候,许秋的手机亮了一下,瞥了一眼是来自“20xx届材料科学系毕业生通知群”的消息,他就暂时没有理会。现在终于忙完了,许秋查看消息。辅导员于强:“@所有人毕业论文的查重结果已出,请尽快登陆个人URP系统查看查重结果,如果我们班级内有查重结果异常的学生,请尽快和我联系,以免耽搁正常毕业。”“孙一凡撤回了一条消息。”“池俊撤回了一条消息。”类似于课题组的两个群,许秋他们毕业班级是有三个群的,一个是正常的有辅导员的群,一个是不带辅导员的群,还有这个新建立的通知群,为了防止漏掉重要消息,通知群中是不能闲聊的。许秋看向另外两个群聊,带辅导员的群里是一排排的“收到,谢谢于导~”,队形非常整齐。看到这个,许秋不由想起之前辅导员通知了一条消息,后面有人回复了一句“妈的,收到!”,然后一连串都是“妈的,收到!”、“妈的……”关键第一个发的人很快察觉到了事情不对,在两分钟内就撤回了消息,而后面有几个倒霉蛋没来得及撤回……不带辅导员的群,同学们开始讨论查重结果了,消息99+。“大家都来晒一晒自己的重复率吧,小弟不才,12.2%。”班级里的一个活跃分子起了个头。“我的17.2%,不会是班级里最高的吧。”很快有人响应。“我的更高,19.7%,都快破20%了……”柳文有回复道。“25.6%在此,还好我提前上淘宝查过一次,把重复率降了下来,哈哈。”这是班级里绩点吊车尾的田俊,绩点堪堪过了2.0,不过他的交际能力不错,是电科的小班长,据说是个富二代,毕业了打算出国读个MBA,然后回去继承家业。“过了就好。”柳文有安慰了一句。“怎么都是两位数的,有没有低一些的?”孙一凡插话。“6.7%,你多少?”陶焱冒头。“我6.6%,比你低一点。”孙一凡回复。“不知道最低的有多少,@方晓桐@许秋@汪元璘……”陶焱圈了几个他心目中的学霸。“2.8%。”这是材化绩点第一的妹子,方晓桐,之前大二大三有实验课的时候,许秋和她倒是一起做过实验,还算比较熟悉。“3.7%。”这是电科绩点第一的汪元璘,许秋和他没啥子交集,甚至有点记不清楚对方的样貌。“方大学霸,应该是最低了吧。”陶焱道。“我听辅导员说,班级里最低的重复率是1.2%,最高的25.6%,全体合格。”材料系三个专业的大班长说道。“特喵的,我居然是重复率最高的……”田俊道。“1.2%的,居然有这么低的,会是谁呢?”紧接着田俊又说道,却没人出来响应。再之后,话题就歪了,众人开始讨论毕业答辩的事情,还有答辩过后去哪里玩。许秋浏览了一番,其他人的回复,大多数人的重复率还是集中在5%-10%之间。那么,自己是多少呢?许秋心中隐隐有了答案,于是快速登录登录URP系统,查看自己的结果:重复率1.2%!果然是最低的那个,倒也在许秋的意料之中,毕竟他的毕业论文全部都是自己“写”的,没有复制别人一个字。而且,他的字数也多,就算碰巧有相似的描述,最终除以总字数,比例也会被稀释。整个查重报告有两页,还是非常详细的,最上方的一栏里列举了具体信息。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1.2%跨语言检测结果:0%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1.2%总文字复制比:1.2%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0.3%(10110300020_王家宁_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二元D-A共聚物给体的研究)最后一项,许秋推测应该是某前辈的毕业论文,不过只有千分之三的复制比例,应该只是一些专业术语的重复,毕竟对方做的领域可以说和许秋是一模一样的。他的PCE11材料就是二元D-A共聚物给体,基于聚合物给体材料的有机光伏,也被称之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晚上,回到寝室,许秋发现他的两个室友都坐在写字桌前,准备着答辩PPT。陶焱随口问道:“许秋,今天没看到你在群里聊,你毕设重复率多少?”不等许秋接话,他继续说道:“你的毕设应该是自己写的……等等,你是最低的那个,1.2%?”“是我。”许秋没有否认,他不会刻意的去“人前显圣”,比如在班级群里炫耀之类的,他始终认为既然选择了搞科研这条路,好好搞就是了,没必要钓名沽誉,包括之前,他也从来没有主动刻意的和别人炫耀自己在科研上取得的成果,不过现在既然室友问起,也没必要瞒着别人。然后,过了几秒钟,许秋就在班级群里看到:陶焱:“我找到我们班论文重复率最低的了,就是我的室友许秋,许大学霸。”陶焱:“不仅如此,你们知道吗,他的毕业论文字数足足有7万字。”田俊:“卧槽!我憋了一个月,才憋出来一万多字,七万字是怎么做到的。”孙一凡:“大佬,求带飞。”方晓桐:“666。”许秋扶额,好尴尬啊……果然把消息告诉陶焱,就等于告诉了整个专业。不过,为什么会有些暗爽的感觉呢?周三上午,吴菲菲已经把GIWAXS数据处理完毕,并放入了正文当中,邀请许秋帮忙改文章。许秋也没有推辞,他看到吴菲菲已经把他的名字放了上去,位于第二位,孙沃是三作,田晴是四作,冯盛东五作挂通讯,魏兴思六作挂通讯。虽然是第一次改钙钛矿领域的文章,但是许秋也没什么压力,吴菲菲的文章写作能力还是非常强的,目前来看应该是组里仅次于他的。其实,之前吴菲菲的文章写作能力应该是组里最强的,奈何许秋开了挂,一连修改加撰写了20多篇文章,硬生生的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才超过了她。正文部分没什么问题,许秋主要检查GIWAXS部分,帮忙改了改一些描述,还新增了一个小的“猜想式”的观点,又帮忙同步修改了摘要和结论部分,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二作身份了。修改完毕,吴菲菲美滋滋的找魏老师投文章,目标期刊AM,许秋则继续进行中瑞STINT项目的撰写工作。此前,项目计划书正文的初步版本已经完成,许秋继续按照“项目指南”,继续准备着“中方人员简历”、“中英文合作协议”、“预算报告书”等文件。吴菲菲在投完文章后,也开始撰写她负责的二维钙钛矿的部分。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许秋和吴菲菲通力合作,到周五晚上,两人准备好了中瑞STINT项目的全部申请材料。相较于正常的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这个国际交流项目算是一个阉割版的,重点主要突出国际合作,因此内容并不多,正文部分只有15页,这也是许秋他们完成速度这么快的原因。周日,许秋、吴菲菲、魏兴思三人开始修改项目计划书。毕竟是涉及40万的项目,魏兴思改的非常的认真,三个人坐在218大电脑前,足足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终于修改完毕。晚上,魏兴思把中文版的项目计划书转交给冯盛东,他们那边还要同步准备英文版本,提交给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不同国家对于项目申请的习惯不同,因此他们那边的申请书并不能直接翻译国内的,需要依托国内的项目自行撰写。不过毕竟挂靠T?nu院士大佬,理论上申请个40万的项目应该还是不难的,主要就看国内魏老师这边能不能顺利过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