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当年匈奴袭扰中原,不过是因为资源匮乏,生活困难。”
“现在有大秦作为后盾,这一点自然可以解决。”
“说简单点,北方草原以后只是大秦的马场而已,那些降卒不过是去那儿工作。”
“亲人在大秦,又有吃有穿,过不了几年,这些降卒自然会将大秦当成自己的家。”
“先生妙计!”
扶苏忍不住抚掌叹道:“如此一来,也能为我大秦百姓减轻赋税,休养生息!”
杨启摇摇头,“这还不够,虽然解决了几十万降卒的问题,但是现在六国境内,还有无数流民。”
“要想让百姓真正安定下来,节流显然不够,更重要的还是开源!”
嬴政一愣,下意识的问道:“敢问先生,如何开源?”
杨启笑了笑,大手一挥,雅阁外的院子里,立刻凭空出现了一大堆青苗。
“这叫袁稻,是我们华夏的一位科学家,花费毕生心血培育出来的!”
“只要替换大秦现有了秧苗,足以保证天下所有百姓吃饱!”
什么!
嬴政与扶苏一呆,傻傻的看向外面的青苗。
“袁稻?”嬴政傻傻的问道:“此物亩产几何?”
“两三千斤吧!”
杨启笑着说道:“当然,按你们现在的技术,不一定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但亩产至少也应该在20石左右!”
“多少?”
“20石?”
嬴政与扶苏目瞪口呆,瞬间傻了眼。
“先生,您没骗朕吧?”
“这秧苗能亩产20石?”
“那当然了。”杨启一本正经的说道:“而且与你们现在的秧苗相比,这种袁稻不仅耐旱,还能抵抗病虫害,产量根本没有可比性。”
“只要地好,管理得当,能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不怕告诉你们,未来的华夏,将拥有十几亿人口!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水稻,才让这么多人远离了饥荒!”
“这是我华夏最重要的宝贝,没有之一!”
听完杨启一席话,嬴政与扶苏再也坐不住了,跳着脚跑到院子里,双眼放光的看着那堆秧苗。
天啊!
养活十几亿人!
这在嬴政与扶苏看来根本无法想象。
眼前这哪里是什么秧苗,绝对是仙苗啊!
要知道八百里秦川,就算是最好的良田。
一亩地也不过出产六石的粮食。
其他稍微贫瘠一点的地方,一年都难有两石粮!
许多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只能勉强糊口!
若是遇上灾年兵荒,甚至颗粒无收,只能活活饿死。
但是眼前这种秧苗,随随便便就能亩产20石粮食,而且还能一年两熟到三熟。
这么一算,岂不是一亩田,一年下来产量能达到40到60石?
要是这种仙苗在大秦推广开来,以后百姓还怕没粮吃吗?
大秦还会有饥民造反吗?
这简直是让大秦国运连绵的无上珍宝啊!(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