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三司集权,称王之兆
大夏新制,入品官员及新科举人皆可选择踏上道途,官府将提供功法及基础资源。
随着道门清查的稳步推进,如今朝廷储存的道藏不说浩如烟海,也算是包罗万象,有各类中正筑基法可供选择。
当然,能否入道成为真正的修士,则全看自己。
在如今的大夏,已经有一部分基层吏员借助大夏崛起之势,蜕变自身气运命格,挣脱本命束缚。
可他们成为官员后,不代表能如举人一般通晓修炼理论,踏入道途紧跟大势,又是一个巨大的难关。
先道后法,先法后道的优劣对比非常明显。
科举之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不变的大道正途。
政务速成班时间紧,任务重,少有空闲之际。
王林没有因为无法挤占修炼时间而排斥政务学习,相反在其他新科举人急于吐纳入道时坚持自我,一心挖掘汲取教习身上的执政经验。
能教导他们的的教习,无一不是大夏干吏、政绩优异之辈,官品可能不算太高,但确确实实是朝廷中坚。
短短两月下来,王林就已经掌握县乡两级的治理方略,各项结业考核位列第一,只待实际运用。
不出意外,他将与新科解元、亚元同级任用,出任县丞或是乡长。
而这时,已经有天才举人练出气感,收纳灵力入体,只差法力生出就能入道成为修士。
有举人私下吐槽,认为王林执着于庶务,是不识大势的表现。
灵气复苏十余年,天下人无不以超凡作为追求,更何况是开放求道门路的大夏。
兼并梁州,大夏气运迎来一波大涨,体制之内的近万官吏受益颇多。
大夏青紫公卿尽为真人,黄堂红县亦有蜕凡,再往下的八九品乃至乡吏,也时有入道之辈。
而军中,一军军主不是宗师坐不稳,带兵大将多为先天,随便一个基层军官也是后天高手。
可以说,修道练武执掌伟力,已经大夏朝廷内部官吏的一种大趋势。
能当官做事,亦要随着大夏崛起超脱自身。
他国士绅百姓时常讨论大夏公君身为法相大修,寿元长久,是不是要改变王朝周期律。
其实这也是夏国内部官吏私下常提之事,很明显,大夏真的要走上一条前所未有之路。
以后提拔官员,修为必然是重要依据,否则何以御下,这是大部分人的共识。
亲眼目睹托月兴衰,气运神效的王林,知道光靠苦修绝对难以追上前列。
他胆大心细,抓住机会与周开济结交,极大弥补信息差缺陷。
之后剖析气运体制,才知道得到大夏法度青睐,履行官职赋予的权责方是关键。
新科举人的气运,肯定不如起步更高的官职,气运加身,修炼自然事半功倍。
在大夏新扩之地扎根任职,完成使命,才有气运赐下辅助道途畅通。
周开济一次出使,立破阴神关,何其迅速。
秦州之战还未开打,王林便收到了上级发下秦州相关的一些讯息,地理环境、风俗人情、大族豪强等等。
……
入夏,炎气日盛。
特别是一轮青墟血日与烈日并肩,时时刻刻提醒天下大劫随时降临,很多人觉得酷暑难耐,心烦气躁。
不过在西原龙首,当今大夏公国气运最盛之地,人们在此却是心神安宁。
不仅因为这里灵气丰盈,气候温润,更在于王者所居之地,心魔不生,祟劫不临。
有擅观气者,推衍易卜,发现广袤平原有抬头之势,如龙首俯察北境,氤氲紫气丝丝缕缕交织于上空。
此为王者出世前兆,不出意外,凭借夏国展现出来的国运国力,大夏公君周柏称王之期不久矣。
确立继续向西的大方向后,临时迁都便成定局,定州的朝廷部衙悉数迁至西原城,定为国都所在。
故此,西原郡的千里平原,又被夏人称之为龙首原,意喻真龙抬头之地。
源源不断的人才和资源涌入,极大刺激了梁州龙气勃发,大战一年的阴云逐渐在百姓心头消散。
梁州焕发生机和活力,起家的定州肯定也不能不管,设立州级衙门便成了重中之重。
周柏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军政分离,加强中央集权。
由此在两州设立州级三司衙门,分别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是民政机构,提刑按察使司是司法机构,都指挥使司是军事机构。
另外道录司、玄衣卫等机构的州级分衙,也同步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