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冒头才冲了一小段路,华军就火力全开。
都不需要军官下令,那些士兵看到敌人一股脑的冲出来,便知道这是要总攻了,此时绝不能再想着什么节省弹药。
在最短的时间里,打出最多的子弹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量的印军士兵瞬间倒下,后面的印军一看,连忙又缩了回去。
太可怕了,那不是冲锋,简直就是送死。
在没有火力掩护的情况下,对着手持半自动步枪的部队正面冲锋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
惨烈的伤亡,让印军只能和华军保持距离。
负责第一波进攻的指挥官看着手腕上的大华手表,看到时间到了,立即下令撤退,换下一批部队上来。
当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其军队的制度还停留在封建时代。
即士兵效忠的是各自的军官,然后军官再效忠国王,和大明时期的军制差不多。
这种军事制度就会带来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那就是掌权的军官喜欢保存自己的实力。
底下的部队,就是他们权势的来源,他们不会轻易去拼命的。
这种制度的弊端非常大,战斗力差不说,还容易出现造反的情况。
吴长庆在一开始扩军的时候,就直接剥夺了军官的募兵权,控制了军饷。
而莫卧儿帝国的奥朗则布,按理来说起步要比吴长庆好的多,但他却没意识到这种危害,又或者是没有足够的魄力来打破这种局面。
所以,对于军队的改革,他只是一味的打造新式武器,其他的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此时,这种落后的军事制度的弊端,就在战场上显露了出来。
负责第一波进攻的将军,根本没想过要去死战,就想着熬到时间结束,然后打卡下班,再坐到一旁,期待其他部队去和华军消耗,自己到最后出场捡便宜。
将军都没有攻下山头的决心,士兵就更加不可能有了。
一听说可以撤退了,那些士兵一个个跑的比兔子都更快。
原本还打的挺热闹的高地,瞬间就安静了,搞得华军都有些懵逼。
紧接着,印军的第二波部队开始登场,慢悠悠的朝华军逼近。
第二波进攻的人也不傻,一看第一波的人都是敷衍了事,他们就更加不乐意去拼命了。
他们只想混过这段时间,行动自然是各种拖沓。
这对于华军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如果敌人没有间隙的进攻,对于华军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这种精神紧绷的战斗,很容易使人疲惫。
要是没有休息,连续的作战,其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
别说是人,就算是枪支保持这样高强度的作战,都更容易损坏。
“感觉这些人不是来打仗的。”
一个华军士兵嘟囔了一句。
“哈哈哈,你呀,还是太年轻了。”
一个连长大笑道。
他是一个老兵,真真正正的老兵,经历了大明,大顺,大清,大华等多个时期,所以对印军这种现象非常熟悉。
这,就和大明时期的军队一模一样。
这一幕,他太熟悉了。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大家收藏:()我在大明造航母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